后印象派怪杰,高更的晚期作品赏析——《雪中的不列顿村》

539738955.jpg

《雪中的不列顿村》是十九世纪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晚期作品。高更与梵高和塞尚一样,早期都喜爱印象派风格,并致力于这种创作思想的实践,但后来又脱离印象派,走上了批判印象派的道路,开创了后印象派艺术风格。高更、梵高、塞尚被合称为后印象派三杰。

高更( Paul Gauguin)1848年生于巴黎,由于父亲从事新闻事业,在拿破仑三世政变时卷入政治斗争,全家被流放南美,那里的民族风情为他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最早的基础。他幼年丧父,青年时期先当过当水手,后来又加入海军,在军舰上服役两年,复员后在巴黎一家交易所里工作,事业获得成功,拥有丰厚的收入。1873年,他与一个丹麦女子结婚,生了五个孩子。因为经济上富裕,他便开始收藏艺术品,特别是他所爱好的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在他认识了印象派里年纪最大的画家毕沙罗以后,受到很大的影响,他早期的风景画完全模仿毕沙罗。

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高更在1883年毅然抛弃收入优厚的交易所工作与温暖的家庭生活,全身心投入艺术事业。但是他那印象派的画风,在当时并不受欢迎。1883年,他本打算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开一个个人画展,却被当局下令关闭了。由于没有工作,而他的作品又不被人们接收,他陷入了长期贫困,但他毫不气馁,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顽强地坚持创作。

1887年,他与画家拉瓦尔一起到马提尼克岛去画画,在巴拿马运河建筑工地当过工人,攒了钱以后又到安蒂列斯群岛去画画。他此时的画风已脱离印象派,采用简单的装饰性平涂勾勒画法,色彩明丽,装饰性很强。由于高更对东方艺术、南美黑人艺术、土著雕刻具有强烈兴趣,因此他的画里充满了“原始”风情。

高更不喜欢城市文明,向往脱离世俗的自由生活,他在43岁时前往塔希提岛和多米尼克岛。以后的日子他几乎都在大洋洲,与毛利人一起度过。这一时期他在那里画了大量描绘土著人生活的油画,刻木刻,做木雕,还写了一本书《诺阿一诺阿》。

《雪中的不列顿村》虽是高更的晚期画作,但用的是传统的画法。此画是他两次去塔希提岛中间返回法国时,在布列塔尼农村里画的, 后来带到塔希提岛去加工。由于画的是雪景,因此画的色彩素静;构图以中心的小教堂尖顶为焦点,形成金字塔结构,使画面显得平稳;右边的几棵有枝权的树,以其树枝的变化活跃了全画,避免了静止、沉闷的气氛。虽然画的是白雪覆盖下的村庄,但画面感觉并不寒冷,反而让观众产生了温暖的遐想,仿佛透过屋顶上厚厚的积雪看到了室内壁炉中熊熊的火光和餐桌上香味诱人的食物,这就是这幅作品的魅力所在。

像许多历史上伟大的艺术家一样,高更作品的价值在他生前并未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以后才慢慢受到重视,被视为艺术珍品。此画1903年作为遗产拍卖时只值七法郎;1952年卖给卢佛尔美术馆时的售价竟达到三百万法郎之巨!

文学大师毛姆将高更的生平写成了一部传世经典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让人们了解了这位伟大画家特立独行的一生。高更超越人情世故的俗套,视财富为粪土,只听从内心的召唤,为了理想而舍弃一切的精神特质实在让人敬佩。 后世的人们想学习他,却学不到他的洒脱,更无法鼓起勇气像他那样睥睨世俗。一百多年来,高更以他的作品和精神骄傲地俯视着后来的人们,并将永远保持这种姿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后印象派怪杰,高更的晚期作品赏析——《雪中的不列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