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诸葛亮传》| 龙卧襄阳

02. 避祸悟道

汉献帝初平四年(193年),是时时局混乱,青州军屠城,诸葛家再逢兵祸。

曹操父亲曹嵩在徐兖交界被乱军杀害,曹操携青州军以复仇为名出兵。

诸葛家准备下扬州避祸,但是大哥留下陪伴生病的继母,于是骨肉手足之间不得不分离。分别中,诸葛亮拜别了大哥和母亲,看见了横尸遍野,失去了青梅竹马的小螺。他深刻的发现,最后所有人都是路人,那些亲密的耳语,关怀的拥抱都会在时间里丢失,最终只剩下他一个人。一场深切的悲凉撞击了他。

四年的光阴中,神秘老人将诸子流派各家学说技术传道授业给诸葛亮,此时的诸葛亮已经学识充盈。

无论是曹操还是诸葛亮,在他们心里居然都抱着这样的念头:

兵者,凶器,不得已而为之。战为何?止战而已。


03. 龙卧襄阳

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年),诸葛亮来到荆州,进入了襄阳学社,在学社中他遇到了一生的挚友们:徐庶(徐元直),石涛(石广元),马良,孟公威。

一生的知己徐元直。徐元直从见面初期时就仰慕诸葛亮的风姿。在诸葛亮发言后,第一时间献上掌声和夸赞,在后续的相处中也为诸葛亮摆平了很多的难事,最最主要的是徐庶能懂得诸葛亮内心所想,每每戳中诸葛亮的内心,诸葛亮无数次的感叹,元直知我。徐庶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知道自己的才华所处的水平和位置,他跟着诸葛亮就像是君择主。有诸葛亮的地方就有徐元直。

在第一次对于礼乐的辩论中,诸葛亮提出了当时所不能接受的法学。东汉官学以儒家经典为主流学风,很少有人敢公开宣讲深寒之论,更别说,赞美被儒家指示为暴秦的法政。 法学的诞生起源于秦朝,当时秦王统一天下就得益于商鞅变法,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君主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渐渐的将儒学放在了很高的位置,所以再没有人去敢提法学的事情。

礼崩乐坏之际,当先克定崩坏之源,所谓正本清源,源不清,本则浑。

礼乐为治世大典,太平盛世可行可兴,乱世扰攘,礼乐则稍显无为。

当此时,黎庶饥寒当饱饫之,百姓失业当养耕之,社稷残损当补漏之,宗庙崩塌当鼎峙之。

这一番言论让当场学子尤其是徐庶和马良更加认可诸葛亮的才学,可把夫子宋忠气坏了,但同时也打响了诸葛亮的名声。


一生的挚爱黄月英。黄家的黄承彦比之庞德公,在荆州的人脉盘根错节,入公门可结交荆州牧府上下君臣,入商贾可与南阳极富之家称兄道弟,入士林他与庞德公、司马徽为莫逆之友,三教九流、士农工商,他皆能呼应相和。他虽不入仕做官,却好比白衣卿相,举手投足间,整个荆襄都得给他面子。黄月英是他的宝贝女儿,是一个超级大才女,也很调皮。在机关设计方面很厉害。

世人谣传黄月英丑皆是因为黄月英在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提亲时,常常扮丑,导致她的丑明名扬四海。一次她乔装游玩时,遇到诸葛亮正为农民解决水车的问题,这平常都是“黄先生”解决的。于是,两人经由这个共同爱好,诸葛亮邀请“黄先生”来到书房后进一步交谈,进一步了解后,黄月英对诸葛亮的人品和才学非常认可。

本书中第一次对诸葛亮的为人和他行事准则的一些透露,都是黄元英到达诸葛亮的书房后。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是诸葛亮飘逸的字,另一个是他所书写的所为善者不亏心。黄元英评所为善者不亏心“难在中途而废,不难在一以贯之”。人之间的缘分就是这么奇妙,这是诸葛亮父亲曾经说过的那句话。诸葛亮的心结被黄元英这一句话打动了,他把自己的过往和经历都告诉了黄月英,黄月英也知晓了他的过往,知道了这个少年的神秘之处,知道了他曾经的苦难。两人引以为知己。

于是黄月英央求他爹爹设置了几个考验,分别考验诸葛亮的才学和人品。在第一次考验机关术通过后,黄承彦将准备的礼物送给通关的庞统和诸葛亮。在琴和刀之间,他和庞统分别选择了琴和刀。黄承彦顿时领悟到诸葛亮的宏伟抱负。诸葛亮的愿是非常宏大的愿,一般能悟到宏大的愿的人才能走向人间顶峰。只是黄承彦的力量,也没有办法帮助到诸葛亮,他已经预见到这个年轻人未来要吃的苦。

最终通过考验后,黄月英和诸葛亮在一起了。诸葛亮评黄月英:“若为友,直谅多闻,可交一生;若为妻,淑慎修仁,君其何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01.《诸葛亮传》| 龙卧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