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抑郁,就像是情绪感冒。据统计,超过70%的人一生中会经历抑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不断遭遇挫折,大脑误判,以为我们正经历严酷的条件,要积蓄能量,于是关闭了一些高级认知功能。
有研究表明,大概有五分之一的美国人都患有精神疾病,而且自杀已经成为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全球约有3.5亿抑郁症患者,2020年该病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每年因抑郁症自杀的死亡人数高达到100万。
据统计显示,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9000万,它已经成为中国15-34岁青壮年自杀人群中占比60%-70%的死亡首要原因,中国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大部分人被诊断为抑郁症。
法国《世界报》上面曾经有过这样的报道:每年法国大约有650名青少年自杀。
《说来有点可笑》作者内德·维齐尼在成人精神病区度过了五天时间,出来一周后开始创作本书。可以这样认为,书中的克雷格在拨打心理求助热线后,在医院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治疗,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非一个小说家脑洞大开的艺术创作,而是依据了一定的个人经历而进行的真实记录。
克雷格是《说来有点可笑》中的主角,这本书以第一人称叙述了克雷格的一段抑郁经历,在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孩子因为学习的压力,因为太过在乎周围人的看法,而有了“活着是如此困难而没有意义”的想法并产生了自杀的想法,以及最终勇敢走出抑郁的整个过程。
克雷格是一个勤奋努力的孩子,为了进入曼哈顿最好的高中,他雄心勃勃,每天都在充分利用时间,午餐时也会拿出随身携带的卡片,放学后每天至少学习三小时,甚至疯狂到每天都会进行一场模拟考试。然而,当他得偿所愿终于跨入心仪的学校时,发现同学们似乎无所不能,发现自己其实很普通。他变得不自信甚至自我怀疑,难以承受的压力使他停止进食和睡觉。直到有一天凌晨他拨打了自杀求助热线......
01
扫清疑虑,觉察自己
克雷格心里有个秘密,那就是情愿做一只章鱼,藏身于深海。在他觉得,生而为人,无非也就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已,和一只章鱼并无太大区别,而作为章鱼更有优势,可以终身在深海平静的遨游,不会有任何天敌。
而自己呢?看上去如此普通,对于自己来讲,生活就是一场噩梦,布满了“触角”(对生活造成伤害的事情)。其实克雷格心里清楚,自己本来是可以处理它们的,只是自己太懒惰而已。
因为未能及时接收老师邮件争取额外学分,联想到不能进入一所好大学,毕业后无法找到好工作,无法拥有自己的健康保险,没有足够的金钱去享受一种更好的生活,于是,他觉得羞愧,甚至抑郁。
但是,他自己很清楚,生活中其实还是有“锚”的。“锚”是“触角”的对立面,是令人感觉良好的事情,比如他的自行车,比如电子游戏。
在跟心理医生见面时,克雷格清楚跟医生谈及了“触角”和“锚”,渴望出现一个转机,重新变回昔日那个对世界充满了热情和探索欲望的人。
他是一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情绪已经感冒了。虽然无法像正常人那样进食和睡觉,但是他一直在努力寻找改变的方法,尽管没有找到。
可是,他一直坚持认为转变一定会来的,而且也即将发生。
问题不需要解决,是需要面对。
02
找出抑郁风险因素,尝试改变
克雷格反思了自己为什么会如此消沉?他找到了压力的根源,这一切都是从上了那所高中之后开始的。
在新学校他的压力山大,学业很不顺利,似乎所有的同学都是天才,似乎无所不能,而自己只不过是有点聪明而已,而且全靠刻苦用功。
另外,他也缺少朋友。唯一的好朋友亚伦不仅比自己帅气,还更聪明,还抢走了自己的暗恋对象妮娅。
生活出现了太多强壮的“触角”,把他紧密裹缠起来。
三个月后,他第一次因为压力而呕吐。
克雷格在一次用餐时,向父母说明自己可能患上抑郁症了。
我们都知道,找到问题的源头,进行控制或疏导,是有效避免问题再次发生绝佳手段。对于抑郁来说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找到压力的根源,敢于挣脱并勇敢走出给你压力的环境。
克雷格做到了这一点,不仅找到了问题的源头,还尝试了跟父母寻求帮助。于是,父母为他找了医生。
03
建立新思维,找到属于自己的解决方案
吃了一段时间的药以后,克雷格感觉自己好多了,不仅可以正常饮食,失眠次数也减少,当头脑中出现消极思想时也能很快调节过来看到实物美好的一面。
于是,在吃完了一个阶段的药以后,克雷格觉得自己无需继续用药,所以停了药。
没想到,情况更严重了,甚至发展到了想要自杀。
所幸,当再次有了自杀念头,他主动给心理救援中心打电话,寻求帮助,接受在医院治疗。他很配合密涅瓦医生,吐露心声,期望找回正常的自我。
刚开始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克雷格封锁内心,害怕外界的一切,作业、局外人的语言和猜测以及看法,任何一条都让他受不了。他看到手机里的信息和E-mail越来越多,认为流言蜚语也开始蔓延,于是内心的“触角”又开始盘绕,压力又开始上升。
但是,在精神病区和大家的接触,慢慢解除了克雷格周围的压力触角。在与大家的相处中,他了解到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很糟糕,大家的压力来自一些不能辜负的东西。
在医院,他热情真心地对待每一个朋友,报以微笑,没有用另类的眼光看他们。
当克雷格尝试着去回复手机里的信息和E-mail,并承认现状并正视它时,一切都变得好起来。他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讥笑与难堪,而是收获关怀与认同。
安全感、勇气、正视,这些正面的东西出现在他的心中。
当大家一起进行游戏,绘画和跳舞活动时,克雷格感受到了自信的回归,他找到了人生的锚——画画。他不再口吃而且说不出话来,而是变得像以前那样话如泉涌。
他开始思考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糟糕的。
他告诉他的家人,他要转学艺术,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之前的自己只是一直专注于考进那所高中,就好像是一个挑战,想要那种胜利的感觉。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需要面对进入学校之后的现实。
我们才是自己最大的救世主,面对抑郁和心理的障碍,更是如此。切勿把自己逼到死胡同。
04
走过黑暗,与自己和世界和解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而为人真的没有那么多值得我们开心的事,小孩子苦恼于父母的管教,大一点的孩子苦于学校沉重的学业,而当你摆脱了学生的身份,人生也就到达了最苦的阶段,开始苦于生存。
克雷格无数次想要自杀,却又被理智拉回来,他是一个理智成熟的患者。
他幸运地拥有爱他的爸爸妈妈和妹妹,他幸运地没有经历暴虐的精神治疗,反而能够得到康复的机会。
在精神病房,所有人都不需要隐藏自己的问题,他们完全敞开,等待着救助。这让他们不再有压力,也能够发现最真实的自己——自己的问题来自何处,自己真正的快乐何时被夺去,自己真正擅长的是什么……
一次偶然的手工艺活动唤醒了沉睡的克雷格,他开始继续画那些来自童年记忆中的东西,他的创作让所有人惊讶,他头脑中的障碍被打破,一种无穷的潜力正亟待开发。
克雷格用自己的画给每个人带来了快乐,他真正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他热爱的工作让他异常自豪,他重新找回了自信,这股自信感染了每个病友。
上帝赐给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性格、特长,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早发现自己擅长的地方,并尽可能在其上尽情发挥,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能做到极致。
克雷格说,“我并没有治愈任何东西,但是,一种巨大的变化已悄然发生。我感觉到身体充满了力量。一股莫名的“泉水”直涌到我的脊柱最顶端。我再次听到了那个周六早上心脏的跳动声,它们告诉我——其实我并不想死。”
所有一切恢复正常,吃饭、睡觉、拥抱、亲吻,从现在开始认真地活着!
克雷格放过了自己,也放过了别人,同时放下了那些自己对这个世界、对生活存在局限认知的偏见,从而换来内心深处的和平与安宁,达到了与自己和世界和解的目标。
打开《说来有点可笑》你会发现,生活再糟糕,总有开心的事在发生。
“这是一本对青年人很重要的书——富有洞察力且完全真实。”我想《纽约时报》的这句话是对这本书最好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