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代价

今天继续读《像哲学家一样思考》的第二部分处境与奥德赛的第三节“成长”。

本来以为是写我们如何才能得到成长的,但文中却强调了我们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引言中就告诉我们,这里所要探讨的是一些在自我发展中出错的事情,最终导致的自我分离。

一、当事情出错

借猕猴的实验告诉我们成长的三个步骤:

(1)亲密感和安全感(2)恐惧和调适(3)社会性互动

首先亲密感和安全感来源于母亲或者同伴,失去这亲密和安全来源的猕猴,就不会发展出情感纽带和信任,在对外来的所有一切会有一种恐惧的情感,会用自伤或伤害的方式处理一切,因为它们没有建立起爱的情感,所以它们只会出现返社会的行为。

人与猕猴的成长步骤十分相似:

(1)安慰、安全感、信任感

(2)勇气、攻击、探索

(3)自我、自主、成熟

出问题时,人会更痛苦,因为人有自我意识,会去追问原由,这样加深了痛苦,在追问中,脆弱的“镜像”继续在强化一个碎片化的自我,使与真实的自我相分离,而真实的自我仍会不时地呼喊。鲁迅的文章深刻,也许就是他能将这些痛苦呐喊出来,所以他将自己的小说取名为《呐喊》,只有呐喊出来的,才能表现真实的自我。

二、我们戴的面具

我们往往不会去认为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而实际上,抽象的群体是不存在的,只有个体才是真实的。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又必须扮演许多角色,所以要相在社会中生存,我们每天都会戴上不同的面具。这个面具很奇怪,戴着戴着就会合到一起,从而扼杀彼此真正的自我。

然而一个人生活的真正目标是实现一个真实的自我。如荣格写到的:

每个人被每个人的命运和目的所控制,单是实现这一个体化(自我实现),就会使人生具有意义。

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也许就是找到真实的自我。而当我们深陷在社会的深渊中时,我们都不敢冒险将面具卸下,将真实的自我展现在他人面前,因为我们担心,在面具下看到并发现……什么都没有。

当《皇帝的新装》脱下象征皇帝面具的新装后,他只能将赤裸裸的躯体展现在别人面前。我们不愿意成为那个皇帝,所以当我们卸下自己的身份和职务后,还有真实的自我吗?

三、在我知道全部事实之前,我不会停下来

敬佩俄狄浦斯,因为他一直在寻找自我,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因为他说:

在我知道全部事实之前,我不会停下来。

其实,不知道才是最真实的,《皇帝的新装》中的小男孩为什么是最真实的呢?因为他不知道,不知道骗子的骗局,不知道身份和地位意味着什么,所以他所表达的世界才是最真实的。

天真就是不知道,但是天真就是依赖,依赖要求信任和信心,要求服从,最终得出一个奇怪的论点,天真是一种控制手段。

也许封建社会的愚民政策也就是一种控制手段,利用的是人民的天真,并始终强化这种天真。

四、成长与不安全

恐惧和好奇是两种人身上天生就有的交替出现的情感。想要控制恐惧,就要去探索,需要与提供答案者交涉,事实是,提供答案者并不希望将答案提供,如果一直是一种纯真无知状态会更好控制。因此,当我们不假思索地接受提供的答案,会让我们付出更高的代价。它会阻止我们亲自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会形成一种认知模式,对新思路早早地关上大门。

明天再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长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