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合肥(上)

这里是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二十多年的青春里只有四年离开了这里,1996年,我出生在这里。这座城市对我来说特别平凡,也许在很多人眼里这个地方是省会是中心是个热闹的大都市,但在我心里,它平凡,我心安。

1 小时候

按现在来讲我出生在了一环线上,妥妥的市中心边界,那时候每天早出晚归的都是人间烟火气。童年的记忆还不太模糊,但是零碎的很。

依稀记得的那时候铺子不多,早上人们卖早点都是支几张桌子,架一口油锅或几屉蒸笼,也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一家店不会同时卖油条和包子。虽然都是合肥人,但大家对那些油炸的东西各有各的称呼,以至于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写那些字,我记得的有油条、麻圆、油香、米饺、糍粑......后来去到别的地方市面上常见的,也就只有油条、糍粑、春卷了。

图片发自App

(图片源自网络)

我最喜欢把油条掰成一截一截的放在辣糊汤或者沙(音译,字打不出来)汤里,偶尔也会在热豆腐脑中浇上一勺辣糊汤,就是一个元气满满的早晨了。

一周也总有那么几天去吃包子,一元四个的豆沙包,甜而不腻,面粉香软,豆沙香甜,在摊子上看着笼屉一层层变矮,数着数看着蒸气袅袅。

那个时候我住奶奶家,下楼就是学校,所以都是早上六点起床跟奶奶出门吃了早饭买了菜,再回家拿书包去上学。这样的日子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没有印象,大概持续到小学一二年级吧,现在想来真是难以置信,那时候六点起床,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准时上床睡觉,那时候,大概是我这辈子生物钟的巅峰。

2 成长时光

后来爸妈单位分了房子,我就搬的远了一些,离奶奶家几站路远的地方。开始了我逐渐成长的记忆。

小学的时候,大概五六年级,妈妈工作很远,那时候我们早上五点半起床,六点赶第一班公交车到奶奶家,奶奶在车站等我,带我去吃早饭,然后把我送到学校门口等着学校开大门。下午放学的时候,有时候妈妈会骑着自行车来接我,她那辆粉色的凤凰牌女士自行车,我跃跃欲试了很久。学校出来回家的路上是一个大坡,经常是她在前面骑着,我在后面推着跑,春天还会停下来在路边的花丛抓抓白色的蝴蝶。我记得那个时候合肥搞大建设,到处尘土飞扬的,但是家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每天的日子都是眉飞色舞的。

初中的时候因为限制学区,家里让我上了私立学校,离家太远不能寄宿,上了一段时间爸妈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个小房子。那是我第一次觉得,合肥是个大城市,我们住的那个地方叫做“财富广场”,是我第一次看到除了市中心以外写字楼林立的区域,放学挤公交会遇到一些穿戴严肃的上班族,一样的捧着烤山芋摊煎饼,被社会的压力折磨的服服帖帖。

图片发自App

(财富广场,图片源自网络)

家里条件慢慢有了起色,有了车,放假偶尔也会出去玩,去的地方多了,就会发现合肥真的是个大地方。地图上的面积一点点扩大着,本身合肥是没什么景点的,后来森林公园,岸上草原,牛角大圩,各种花样层出不穷。

高中的时候合肥已经在飞速发展了,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名号在售楼广告上随处可见,房价一跃上万了。地铁,高架,新机场,到处都是要大干一番的势头。

我与合肥共成长的这几年,市中心已经从一个变成了每个区都有好几个CBD,上学的时候不常在城市里走一走,如今细细回想,真是不经意间变成大都市了,后来又得了个“霸都”的名号,虽然大家始终都认为还是“庐州”好听许多。身边的一草一木还是那么熟悉,但是都已经焕然一新了,看着这座城市脱胎换骨,打心眼里高兴。

你可能感兴趣的:(1996合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