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妈妈和“佛系”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

01

我们这些相互认识的妈妈有一个专门讨论孩子的群。这个群讨论的对象,小到只有一两岁,还没上幼儿园,大到已经十六七岁,即将面临高考。

大家在这个群里交流育儿想法,分享教育信息,探讨亲子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水平。

群里所有的妈妈对这个方面都有自己深入的研究和体会。大家经常针对一个问题各抒己见,出谋划策。有时也会围绕一个难题各持己见,争执不下。

02

按照对待孩子的不同方式,我们这些妈妈们整体上可以分为“鸡血”妈妈和“佛系”妈妈两种类型。

有些妈妈虽然看起来处于这二者之间,但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倾向,要么相对“鸡血”,要么相对“佛系”。

“鸡血”妈妈们的阵营最强大。

她们有的可以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与孩子一起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跟孩子一起学习各种外语,陪孩子在奥数的世界里打怪升级。

有的全程陪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和兴趣班。她们不仅平时让孩子每天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周末的安排也紧张到常常只能利用更换培训班的空隙时间让孩子匆匆吃个便餐。

即将面临孩子升学考试的妈妈们更是不能放松。她们不遗余力地参加各种学习讨论,打探与考试相关的各种动向,向学霸家长们学习各种锦囊秘籍。

“鸡血”是没有上限的。在这条路上,只有我们自己想不到的事,没有其他妈妈做不到的事。

“鸡血”的程度,好像与孩子的年龄大小无关,只与妈妈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大小有关。

但“佛系”是有下限的。每天面对这么多的“鸡血”妈妈,即便有人想做一个“佛系”妈妈,也很难真正安下心来。

“佛系”妈妈的一些思想被很多妈妈称为“鸡汤”。一些平常表现得比较“佛系”的妈妈,一旦遇到鸡飞狗跳,有时也会来群里吐槽这些“鸡汤”根本不管用,她们会顺便带点“鸡血”回去,继续参与“亲子战争”。

所以“佛系”妈妈们的阵营比较弱小。

“佛系”妈妈没办法把一位“鸡血”妈妈拉到自己的阵营里去,因为“鸡血”妈妈会越挫越勇。

但“鸡血”妈妈有办法把一个“佛系”妈妈拉到自己的阵营中来。这个办法就是让一位“佛系”妈妈立即加入到一个“鸡血”妈妈群里去。

03

最近我们群里新进来了一位妈妈。据说由于她对自己的孩子基本处于“放养”状态,有“鸡血”妈妈担心她和孩子“掉队”而不自知,所以极力地劝她加入到了我们这个“鸡血”妈妈群。

我在这个群里属于比较“佛系”的那一种。

所以听说群里多了一位“同道中人”,我于是前去与她交流心得。

然后我发现,她对孩子其实不是“放养”,而是“慢养”。她对教育的理解和思考,其实不比我们少,反而在一些方面,我觉得她比我们都看得更清,想得更远。

谈到家长为什么不能过于限制和干涉自己的孩子,她分享了她自己在这方面的亲身体验。

她高中时曾被自己的父母硬性地安排到了一个不适合她的班级里面学习。那几年她感觉很不开心,学习也不如以前好,最后也没能如愿考入她父母理想的大学。

她的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而且分别是中学和大学教师中的先进工作者。她父母理想的大学,是清北这样的大学。

父母希望她在清北读研读博,然后成为一名大学老师,最后跻身于教授的行列。她都没有做到。

反倒由于父母的这种思想和安排,她很早就放弃了走这条路的想法,积极寻找机会离开想要安排一切的父母,想要去外面呼吸一下自由的空气。

她说,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让孩子感到自由和开心,然后在这个前提下,引导孩子为自己的选择付诸行动,努力提升成就感和价值感,探寻人生的意义。

04

我认同她的这种观点。

我所谓的“佛系”思想,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这么多年来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反省之后产生的。

这是一个经常入坑又不断爬坑的过程。等我经历之后再回头去看,就能从中发现不少问题。

凡是试图控制孩子并让孩子感觉糟糕的事情,最终都没有任何成效。

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

面对教育家简•尼尔森的这个直击灵魂的质问,很多家长都能够明白这的确很荒诞。

然而,很多家长仍然是一边想让孩子变得更好,一边让孩子感觉很糟。

一个感觉糟糕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也会越来也低。他就会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内驱力,很难走得更远。

一个孩子如果感觉开心,他的内心是放松和自在的,也容易受到一些好的启发,努力去做好他自己选择的事。

所以,无论是“鸡血”妈妈,还是“佛系”妈妈,我们首先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让孩子感觉良好,并在此前提之下努力激发孩子自身的内驱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鸡血”妈妈和“佛系”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