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选择用手机或平板来安抚孩子吗?

最近马来西亚全面开放了,很多本来没人的餐馆都开始人山人海了。

不知你们有没有察觉一个现象,那就是很多年轻爸妈在餐桌前,一帮宝宝坐下来,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机,架起来放在宝宝餐桌前,然后打开视频。

还有一幕更夸张,那就是父母推着婴儿车逛街,大孩子在婴儿车上驾着手机看着Youtube卡通。据观察,这些宝宝的年龄层,从不到1岁至6岁不等。

我也意外发现,原来很多马来西亚家长是这样让孩子静下来的呢?!第一个方法就是“我数到三啊……”,第二则是“开Cocomelon或者Baby Shark”。是你吗?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换个场景,很多父母都是双薪人士,都会选择把孩子给保姆或者爷爷奶奶带。而他们大多数也不知道要给予孩子什么教育,因此只要孩子能够乖乖听话、不吵不闹、有的吃有的睡,没有受伤就好了。他们多数会选择陪伴孩子从早看电视到晚,这样再简单不过了,也达到了“带孩子”的目的。

说真的,看了几天也还好,但如果看个一年半载,甚至从小看到进幼儿园,到时候过了大脑发展黄金期,父母才来焦虑孩子的进度发展怎么比同龄孩子差,或者孩子怎么就近视了等等问题。那该怎么办才好呢?

我之所以会选择写这篇文章,也是因为这几个星期真实看到太多例子了,而且好一些孩子,小小年纪就已经戴眼镜了,真的看了都可怜。

试想想,如果宝宝一哭一闹,你只会用手机让宝宝安静吗?

如果你很想做自己的事,而你选择让宝宝自己看电视看手机看iPad吗?

宝宝一哭一闹,你会心烦意乱吗?如果不懂,可以去谷歌孩子哭闹的原因。其实答案来来去去也就那几个。

是的,宝宝确实因为“有东西做”而安静了,你也可以达到所谓的“安静”的目的,暂时释放双手,得到满足的me time自由。

你可能以为你这样做很聪明,找到了法宝可以让孩子安静下来,但其实你不知道,现在的宝宝吃了很多DHA,一旦发现这样做行得通,那么宝宝就会知道如何控制你了,就跟遥控一样。


(一)

【过早看视频的危害️】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显示,0~3岁是大脑神经高速生长和发育的阶段,这时外界的良性刺激可以加速神经元的连接。过早接触电子产品,除了会导致语言发展延误、破坏专注力、肥胖、近视、自我调节能力差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危害。

视频或者动画的文字、图片,声音,全部搅和在一起,孩子根本不需要思考,什么好的坏的,只要被动接受就好。长期下来,导致孩子会丧失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能力,破坏专注力,限制了创造力、想象力、思考能力了的发展。经常独处也会使心理发展产生障碍,例如,不看电视时会焦躁不安、控制能力差等。

专家建议,6岁以下尽量少使用电子产品,因为那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

如果你是家长,除了电子产品,你真的不知道要给孩子什么的话,那你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

(二)

【除了给手机,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0~3岁是儿童大脑发展的黄金期,这个时期的大脑处于异常“饥饿”的状态。基本上大人给什么,孩子的大脑就吃什么。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各式各样的小游戏、读绘本、唱歌、数数、拼图、画画、扮家家酒、一起做家务,甚至出去走走。

如果你的出发点是透过电视、视频让小孩开开眼界,那么大可带孩子去森林、海边、博物馆、农场、动物园、图书馆、游乐场等,接触真实的事物。

虽然市面上很多教育类的视频,但我还是不建议2岁以前的宝宝看。而且现在很多教育视频龙蛇混杂,有毒。2-3岁可能可以给予20-30分钟,前提是家长陪同指导。

其实0-3岁这个大脑高速成长期,最好还是给予多方面的“刺激”,包括五感。

(三)

【从手机变成手“鸡”】

现在的小孩非常好命,可能到中学毕业都没有看过真正的鸡,夸张吗?这是事实。

家长应该把握每个教育的“鸡”会。近期,我是这样用“鸡”来教育孩子的。

视觉:先在绘本上认识鸡,在其他的照片或视频看到鸡,然后在农场看到真的鸡。教育孩子虚拟和现实的区别。

听觉:鸡怎么叫?我们示范“bok bok geh”,然后孩子听到现场版的“bok bok geh”。再跟孩子说鸡的英文叫chicken,马来文叫ayam。

触觉:在书本能够指出来,但是永不如现场摸到真的鸡给予的那种柔软度、丝滑度深刻的记忆。

味觉:吃的时候跟孩子说这是鸡肉。然后再联想鸡蛋,鸡蛋也用“五感”来刺激。

嗅觉:闻一闻煮过的鸡和现场的鸡骚味。

一路下来,你觉得孩子孩子对于一个看似简单不过的“鸡”有什么体验?有什么记忆?有什么印象?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基本认知?

(四)

【令人“鸡”动的学习效果】

去到农场,看到真的Ayam那一刻,从15个月大的孩子口里铿锵有力的一直说“Ayam……Ayam……”。

当下我们问她:“鸡怎么叫?”她说:“Bok Bok Geh”。

然后那公鸡就用极其嘹亮的嗓音啼了!

我既兴奋又喜悦。

这样的Ayam才是生动、具体、有意义的。以后长大遇到跟Ayam相关的东西时,这些记忆点就会派得上用场了。

隔天早上醒来,孩子一睁开眼看到爸爸和妈妈的时候,第一句话不是叫爸爸或者妈妈,而是“Ayam”,然后接着说“Bok Bok Geh”。那一刻我们笑得眼泪都飙了出来,但我们知道这个体验是绝对值得的!

一个星期后的某一天,我问她“鸡怎么叫?”

她居然说“Kok Kok Kok!”我感到无比惊讶。然后就把握时机,教导她公鸡和母鸡的区别。

又过了一星期左右,某天我们发现她一直在摆动身子,在哼着什么声音,仔细一听,原来附近有一阵一阵的鸟叫声。她在模仿鸟叫声!哇靠,妹纸真的是人才。

还是那句老话,育儿先育己。如果大人不懂要做什么,更何况是孩子呢?一个爱看手机的家长,很难教育出爱看书的孩子。对新手父母来说,“父母”这一块是个空白区,因此不去学习的父母才真的可怕。

(五)

【我把手机换成了洋葱】

我是很少买玩具的家长,因我觉得玩具无所不在,通常就地取材,废物利用。

一样是用前面提到的“五感”来教育。一岁左右的时候,我就用了各种水果,面包、鸡蛋甚至冰块来五感教育。

近期,我用一颗洋葱,让孩子自己专注了半小时。她认真的研究洋葱,又摸又拔又闻又捏又撕又扔又按又咬又听。然后30分钟内,她重复了洋葱和Onion至少3-50次。

这是她第一次听到Onion和洋葱。接下来的两天,继续重复Onion和洋葱。就这样学会了洋葱这个真实的东西,你觉得值得吗?

【注意事项】

️-家长一定要在旁,可以多鼓励和肯定,但不干扰。

️-孩子想怎样玩就怎样玩,给他自己体验,家长只是引导。

️-不建议豆子之类的小样,以免放鼻孔、耳朵或者嘴巴,后果不堪设想。之前在医院急诊室就看见有个孩子哭的惨不忍睹,只因鼻孔里塞了一颗红豆。


结语:

我们说不上是个十全十美的好父母,但仍在努力学习改进中。关于看不看手机或者电视,决定权在于你,没有对错,我只是分享教育理念和心得。

我觉得一天看个十几二十分钟,无伤大雅,但我们家长需要把关。

其实,不用羡慕别人的孩子怎么都是天使宝宝,自己的孩子好像少了这个少了那个。总而言之,为人父母一定要育儿育己,做好榜样就对了,孩子会按着天性去发展的。

孩子对这个世界所有东西都充满好奇,包括看似不起眼的垃圾,何必局限于手机或视频呢?那不就是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反思:

试问,成人可以日日夜夜沉迷手机无法自拔,你觉得没有自控力的小孩可以不沉迷吗?

孩子不是听我们说的,而是看我们做的。

老婆,谢谢你的付出,辛苦了,母亲节快乐。❤️


注:鸡的马来语叫Ayam,洋葱的英语叫Onion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会选择用手机或平板来安抚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