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曲线》告诉我们的注意力秘密

《注意力曲线》这本书的作者,露西·乔·帕拉迪诺,大家会觉得陌生。她是一位在注意力领域研究了三十多年的博士,还从事过运动心理的高级培训。她的注意力研究课题,还得到了《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这些顶尖媒体的关注。

 心理学家认为,事物能对人产生刺激,让人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分泌的多少,会显示出你对事物到底是感到兴奋,还是感到无聊。这个兴奋或无聊的程度,叫做“刺激水平”。而刺激水平的高低,又决定了注意力集中程度的高低。帕拉迪诺就根据刺激水平和注意力之间的关系,画出了一条曲线,就是注意力曲线。

这个曲线像一个倒过来的英文字母U,所以被帕拉迪诺称为倒U形曲线。其实它更像个锅盖,两边低,中间高。这个曲线是画在坐标系里的。我们可以一起在大脑里想象一下这个图,很简单——先画一条横向的X轴,代表着我们受到的刺激水平,再画一条纵向的Y轴,代表注意力。接下来,我们沿着横轴的方向,从原点开始,画出一条像扣着的锅盖一样的曲线。如果你能想象出这个图,那么一定已经发现了,在一开始刺激水平低的时候,注意力也低,随着刺激水平越来越高,注意力也越来越高。但是这曲线是倒U形的,对不对?也就是说,当注意力达到一个顶点的时候,刺激水平哪怕再继续提高,注意力也不会随着升高,反而会下降,直到降为零。为什么会这样呢?

帕拉迪诺是这么解释的,她说当人受到的刺激水平特别低的时候,肾上腺素的分泌水平也低,人就兴奋不起来,思维也有点停滞,没法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这就是倒U形曲线的开始部分,刺激水平低,注意力也低。而反过来,当人受到的刺激水平特别高的时候,肾上腺素的分泌水平也会特别高。可是当过度兴奋的时候,就会产生紧张、愤怒甚至恐惧的情绪。大家想想,你在面临重要的考试之前,或者第一次当着很多人发言的时候,是不是有类似的情绪?是不是会呼吸加重、心跳加速,觉得脑子都不够用了?在这样的状态下,注意力也是没法集中的。这就是倒U形曲线的末端,刺激水平虽然高,但是注意力却很低。

那么只有在刺激水平既不是很高,又不是很低的时候,人的生理反应才会平和。这时候身体是放松的,但是意识里则保持着一定的警惕性,也就是说,既不过于紧张,又不过于松弛。注意力专家们把这种状态叫做“最优刺激状态”。这个状态也就是倒U形曲线的中间部分,刺激水平不高不低,但是注意力很高,而且在某一个阶段,注意力会达到峰值。曲线的这一部分,就被帕拉迪诺称为注意力专区。只要我们想办法把自己的状态控制在注意力专区里,我们的注意力就是高度集中的,做事情会更富有成效。


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进入注意力专区呢?

帕拉迪诺给出了三个步骤,就能实现对注意力的控制。

第一个步骤叫评估。

帕拉迪诺说,要增强注意力,你首先要进行自我观察,好知道自己在不在注意力专区里。你需不需要控制注意力,用什么办法控制,都基于这个评估。

注意力和肾上腺素分泌水平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所以想评估自己的身心状态,首先要判断一下,你的肾上腺素分泌水平到底有多高。帕拉迪诺认为,你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状态,给出一个估值就行。方法是这样的,把你最放松的状态设定成0分,把你最紧张的状态设定成10分,而又不紧张又保持一定戒备的状态呢,就是5分。然后你去对照一下自己,看看大概处于什么情绪之下,如果比较紧张,可能就给自己打个七八分,如果很放松,就打个一两分。

也许有人会说,假如我正处在很紧张的状态下,怎么能理性地观察自己呢?针对这种情况,帕拉迪诺给出了一个方法,叫做“退后一步”。就好比你是一个演员,正在演戏,这时候你看不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但是在场地外面,还有一个导演,他能观察到你。那么你就可以尝试着退后一步,退到场外,把自己想象成导演,去看演员的发挥,换那么一个视角,有点像灵魂出窍,然后在身体之外看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这样有利于你迅速冷静下来,好像事情是发生在别人身上一样。俗话说,旁观者清,你把自己当成旁观者,更能看清楚自己。

评估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让自己冷静下来的过程。人的大脑前额,有一个部分叫做额叶,我们做决定、做规划、推导出一个逻辑,这些缜密的工作都是在额叶完成的,所以这是一个负责理性的部分。当我们做着事的时候,额叶就在快速地运转,负责调控我们的注意力。而当你处在冷静状态下的时候,额叶就能正常运转。

当你冷静了之后,我们要做进一步的评估,就是去发现自己为什么会处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状态里。一般来说,导致注意力低下的原因,通常是我们感到了恐惧或者焦虑。帕拉迪诺援引了知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的一个说法,解释了这一点。戈尔曼认为,在我们的大脑里有一个叫类扁桃体的东西。它的任务,就是发现危险,并做出反应。它特别敏感,每次发现危险,都好像是生死攸关的事。所以有时候,它就会劫持大脑里的其他部位,和它一起抓狂。如果它劫持了额叶部分,那理智就没了,只剩下恐惧感或焦虑感,肾上腺素就会过度分泌,让我们在过激的反应里失去注意力。这种现象被戈尔曼称作是“类扁桃体占领”。它占领了,注意力就得投降了。很多时候,导致类扁桃体占领现象的根源,来自遥远的过去。

进入控制注意力的第二步:温控——就是对情绪的温度进行控制。

回忆一下倒U形曲线的样子,它把注意力分成了三个区,中间部分是注意力专区,另外两个区域,一个是刺激过度导致的注意力低下,还有一个是刺激不足导致注意力低下。也就是说,我们有时候很激动,有时候很无聊,那么我们的心态呢,有时就需要降温处理,有时又需要升温处理,所以才叫做温控。温控的目的,是使肾上腺素分泌处于合理状态,并让我们回到注意力专区。

帕拉迪诺给出了两种通用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进行温控。降温的方式叫做四角呼吸法。

。首先,你要在身边的环境里,找到一个有四个角的东西,比如门、油画、窗户之类的,然后看着它的左上角,深吸一口气并且数到四;然后把目光移到右上角,继续屏住呼吸并数到四;接下来把目光移到右下角,这时候不要憋气了,开始缓慢地呼气,一边呼一边数到四;最后,请你把目光移到左下角,一边看着一边对自己说:“放松——放松——微笑——”。帕拉迪诺说,把这个步骤重复几次,直到调整好你的肾上腺素分泌水平为止。这并不是说,你非得把数值从9一下子降到5,哪怕能降到8,让你的情况有所缓解就行。当然,如果能更冷静就更好了。

升温的办法叫做中断电源法。

中断你在做的事情,寻求一点刺激,让自己兴奋起来,再去做事,这就是中断电源法的原理。它特别适用于处在无聊状态的人,因为当刺激增加了,你就能从曲线的无聊区进入注意力专区。不过这种方法有一个限制,就是当你中断电源换换脑子时,一定要在设定好的时间内回来,不能一直玩下去,否则这个办法就没用了。

控制注意力的最后一步:持续。

人类的注意力包括好几种,其中最关键的一种叫做持续性注意。它指的是对特定的刺激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这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形成,比如说伦敦的出租司机,一般要从业两年以上,才能在市区里熟练开车而不迷路,一个弦乐演奏家想获得成功,至少需要7年到17年的不断练习。当我们每天重复做某件事的时候,我们脑袋中的神经元就会形成一些程序,记录下你的习惯,使大脑得到塑造,这就形成了持续性注意。而这种注意力,能帮我们熟练地掌握各种技能,成为佼佼者。

想催生良好的欲望,自我激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而最有激励性的办法,莫过于“临终考验”。就是你要假设自己快去世了,在这个时候你要问自己,如果我重回人生的某个重要时刻,我会怎么想、怎么做。这样你就会发现自己需要什么,缺少什么,该关注什么。这会让你发现内心的真正想法,更容易使你对要做的事情保持专注。乔布斯就经常这样做,他每天早晨都会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那我还会去做原计划要做的事情吗?如果有很多天的答案都是不想,那么他就知道需要改变一下了。

带着目标与意义去生活,去工作,更能保持专注,通过持之以恒地做某件事,来形成持续性的注意力,能让你在某个方面成为与众不同的人。这就是控制注意力的最后一步,持续。

帕拉迪诺认为,我们从小就被一种观念影响着,这种观念的核心就是一句话:就是你本来应该这样,本来应该那样。

“本应该”这三个字,在生活里太常见了,这仨字传递出的信号是:别人希望你完美,如果你不完美,那你就是一个失败者。奇怪的是,这其实是别人对你的看法,而不是你对自己的看法。这种逻辑总会左右我们的思维,让我们难以看清真正的自己,迷失在别人的评价里。这种自我认知的方式是有问题的。因此帕拉迪诺建议我们,要对认知方式进行重新定位。重新定位,就是要让我们抛弃传统的成败论,正确地认识、评价并接受自己,从挫败感里解脱出来,从而确立自信。迈克尔·乔丹说过,他在职业生涯里投丢了九千个以上的球,输掉了三百多场比赛,还曾经在26次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投篮不中。可是他说,就是这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才是他成功的原因。

所以,重建良好的自我认知,需要像乔丹那样去看待事物,就控制注意力这件事而言,就是当你分心的时候,不要觉得自己被外界的刺激打败了,埋怨自己本应该专心,你要分析自己为什么会分心,为什么败给了外界的刺激,才能找到办法战胜它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注意力曲线》告诉我们的注意力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