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辉
产业互联网究竟是不是一个伪命题,或许,直到现在我们都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尽管如此,产业互联网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真实发生着。如果在新技术尚未成熟的时刻,我们仅仅只是把产业互联网看成是一个概念的话,那么,等到新技术开始成熟,产业互联网才算是真正开始落地。
如果站在现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再去审视产业互联网的话,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或许已经和我们刚刚认识它的时候有了很大的不同。当初,我们看待产业互联网,在很多时候仅仅只是将它看成是消费互联网的接棒者,而我们落地和实践产业互联网的方式同样是在延续消费互联网的一些做法。
无论是对于流量的渴求,还是对平台的迷恋,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消费互联网的影子。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将产业互联网定义成为消费互联网的代名词或者外衣,所谓的产业互联网也从神坛跌落到了尘埃。经历了数年的发展之后,特别是等到产业互联网真正来临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并不是我们以往所认为的样子,而又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和发展脉络。
时间荡涤,产业互联网正在清晰
当我们把时间线拉长,特别是在产业变革正在爆发的前夜,产业互联网的脉络正在变得清晰。所谓的产业互联网不是消费互联网的代名词,更不是一个虚假的概念,而是有着自身的发展路径的。总结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互联网是产业互联网的催化剂。正是由于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当中有“互联网”的字眼,所以,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将产业互联网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实质上,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所扮演的功能和角色并不及它在消费互联网时代那样强大。在很多时候,互联网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催化剂。
经历了互联网时代的洗礼之后,C端用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在这种趋势下,B端用户的营销和推广方式同样开始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我们看到的电商的崛起,正是这种现象的直接体现。可以说,以电商为代表的线上营销方式正在成为每一个B端用户的标配。
同时,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同样让B端用户开始更多地看到是自身落后的生产和供给方式与业已升级的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并且这种矛盾仅仅只是借助互联网的方式和手段是无法解决的。于是,B端用户必然需要借助新的方式和方式来解决这种矛盾。产业互联网便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诞生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互联网,其实更多地扮演的是催化剂的作用,它让B端用户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并且开始寻找破解这些痛点和难题的方式和方法。
去中心化是产业互联网的本质。当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提出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以S2B为代表的新商业模式的来临。按照原先人们对于这个商业模式的理解,现在的大型互联网平台在这个过程当中所扮演的依然是平台的角色。这里的“S”就是他们给自己的定位。
实质上,经过数年的发展之后,我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意识到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其实并不是一个中心化的存在,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呼风唤雨的平台开始越来越多地走向幕后,走向底层,他们作为平台的价值开始被一点一点地消减。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将他们定义成为产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而不再是经典意义上的平台。
随着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深入,以F2C、C2M为代表的新兴商业模式开始出现,以阿里、拼多多、京东为代表的头部玩家都开始布局其中。比如,阿里巴巴就成立了C2M事业部,建设了犀牛工厂,而拼多多同样打造了自己的多多工厂,京东则是开设了自己的京东超市。透过这些现象,我们会发现,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商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深入到产业端,俯下身段去做产业,精耕产业,经典意义上的平台化的中心开始被一点一点地消弭,一个去中心化的时代正在来临。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将去中心化定义成为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所在。
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是产业互联网的终局。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极大地提升了行业运行效率,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在这个时期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开始成为这个阶段的明星企业。无论是BAT,还是TMD,这些新型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发展壮大起来的。
尽管互联网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行业效率,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但是,线上与线下的分离,互联网行业与传统产业的对抗,同样成为一个不可被忽视的重要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痛点和难题,实现实体产业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而让两者之间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零和博弈,才是现阶段需要着重思考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实体产业与虚拟产业之间的融合,才是产业互联网的终局所在。所谓的实体产业与虚拟产业的融合,并不仅仅只是将产业与互联网简单相加,而是要在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对产业和互联网进行了深度改变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在这个阶段,仅仅只是借助互联网的方式是无法实现的,我们需要借助新技术的手段才能实现。
我们看到的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时代的来临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以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的落地和实践才是真正的结束。经过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洗礼之后,传统产业的生产要素、生产资料都被数字化了,而后,我们再借助区块链、人工智能的手段将这些数字化的生产要素、生产资料进行激活,从而真正消弭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界限,真正让两者之间在数字化上实现联通与融合。所以,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才是产业互联网的终局所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随着产业互联网开始落地,我们对于产业互联网的认识开始深入和全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们不再仅仅只是将产业互联网看成是一个消费互联网的外衣,而是开始将它看成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独立的存在。以此为开端,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同样开始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完全可以用“深水区”来形容产业互联网的新阶段。
深水区里,产业互联网如何才能出新?
如果我们将产业互联网的上半场看是是一个主打概念的时代的话,那么,在深水区里,产业互联网更多地面临的是落地和应用过程当中的新问题。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要付出的努力要比上半场大,我们遭遇的困难要比上半场多。寻找这个阶段产业互联网出新的方式和方法,才是保证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可以进入到新阶段的关键所在。
互联网技术与新技术之间的关系需要理顺。纵然是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脉络逐渐清晰的大背景下,我们依然看到的是互联网技术与新技术之间的脉络并不清晰,甚至还有很多玩家将新技术看成是维护互联网地位的方式和手段。以区块链为例,很多玩家就在通过联盟链的方式继续做大自身的生态,并且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继续维持互联网的地位。
很显然,如果继续抱着这样一种思维,产业互联网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获得新的突破的。同理,产业互联网也无法真正出新。只有理顺互联网技术与新技术之间的关系,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才能有所突破。其实,互联网技术与新技术并不冲突,在很多情况下,很多的新技术衍生于互联网技术,正是有了互联网技术,它们才能得以出现和发展。
反观互联网技术,在很多情况下,其实可以借助新技术来进行自我革新,通过这种革新之后,互联网其实可以转变成为一种全新的角色。当互联网被赋予了这种新角色之后,可能平台化和中心化的模式不再那样普遍了,但是,互联网技术被注入了新鲜血液之后,同样将会给自身的发展持续带来新的影响。
新技术不是为了维持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而来的,而是为了颠覆和改变互联网模式而来的,对于每一个产业互联网玩家来讲,必然需要以此来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才能让产业互联网有所出新。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需要深入而又全面地融合。正如上文所分析的那样,产业互联网的本质其实是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入融合。但是,从现阶段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玩家依然在用产业互联网的方式维持他们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地位。很显然,如果仅仅只是以此来理解产业互联网的话,是无法出新的。只有真正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深度融合,才能真正让产业互联网有所突破和创新。
笔者认为,当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进入到深水区,玩家们不应该抱着消费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和地位不放,而是应该主动拥抱实体与虚拟结合的大趋势,通过不断寻找和探索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结合的正确方式和方法来打破现有瓶颈,真正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带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过程当中,仅仅只是按照互联网时代的平台模式,将产业的资源聚集到平台上面对接已经无法奏效。玩家们需要做的是让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找到一个结合点,这个结合点就是我们现在经常看到和提到的“数字化”。只有不断深入布局数字化,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产业互联网需要出现新产品、新体验。产业互联网何以出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C端用户的消费需求业已发生了深刻而又全面的改变。所以,若想要产业互联网能够出新,关键还是要在产品和体验上有所突破才行。
想要让产业互联网有新产品、新体验的出现,仅仅只是简单地去中间化是无法实现的。只有深度改变产业上游的生产方式和方法,才能够让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所谓的新产品和新体验,其实就是满足用户新需求的存在。从这个角度来看,产业互联网更像是一个改造供给端,让供给端能够满足用户端需求的过程。
通过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方法,我们才能真正让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真正进入到全新阶段。这其实就是我们讲的“出新”。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直播带货、工厂直供、社区团购等模式都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他们仅仅只是消费互联网的延续而已。只有真正有了新的产品、新的体验,产业互联网才算是真正来临。
结语
经历了长时间的荡涤与发展之后,我们对于产业互联网的认识开始变得清晰。所谓的产业互联网不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变成了一个真实存在的东西。真正理顺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所在,并且找到它在深水区出新的方式和方法,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才能真正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