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人性》是阿德勒第一本有关心理学著作,在这本书中作者运用大量有趣的例证与个性心理学的原理,对人的性格进行了科学的剖析,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出生于1870年的奥地利维也纳,作者小的时候不仅成线一塌糊涂,还得过佝偻病,整个人很自卑。因为他深知“自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所以,他创立了“个体心理学”,一路秉持着“自卑与补偿,乃至超越”的思想,当然,这也是他个人成长的真实写照。
在阿德勒看来,无论是整个人类,还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人生中可能面临的所有困难都可以归纳成三个问题:工作、社交和婚恋,能不能对这三个问题交出完美的答卷,人怀是关键的因素。然而,人性不是一件物品,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是一种精神所在,所以,我们才要理解人性,从外在的行为和性格去解诗人性。
1、什么是人性,哪些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
作者告诉我们,尽管每个人的思想都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行为和性格去了解这个人的思想,换句话说,每个人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性格就是人性。也正因为如此,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要了解人性,就要把人的行为和性格放到社会环境中去理解,才能真正的理解人性。
作者在这里又告诉我们,造成每个人的行为不同的因素主要有:童年的记忆、出生顺序以及性格不同。首先是童年的记忆,一个从小被关爱的小孩子长大后,他会用小时候从大人身上学到的方法去勇敢无畏地面对困难,获得生活的自主权。而那些一直被爸妈忽略的小孩子,因为没有得到精神和教育上的成长,只会用自身的柔弱去投机取巧。
第二就是出生顺序的不同,一般来说,第一个出生的孩子总是占一些优势,因为他出生时父母尚算年轻,身体健康,注意力以及感情上的滋养会比较多。因此由于出生顺序的不同,每个孩子都会表现出他独特的生活方式,而这种自我独特生活方式可能表现在性格、工作以及后来的两人性关系上。
作者告诉我们,每个孩子为了确保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也采用不同的行为模式。年纪最大的孩子会自然地扮演有责任感的代父母角色,最小的孩子则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成为喜欢取乐、不负责任的冒险者,而中间的孩子常常发现自己很难建立一种自我认同感,是是赋予他们区别于其他兄弟姐妹的自然差异点,那他们就要寻找机会强大起来,甚至成为兄弟姐妹中最强大的那一位。
除此以外,重男轻女也是造成行为不同的重要因素。正是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有的男性认为自己是家里的一家之主,什么事情都要他说了算,更有的男性控制欲特别强,以奴役女性为乐。然后女性在重男轻女的思潮下也逐渐变得逆来顺受,认为女性生来就低人一等,必须依靠男性才能生存,因此越来越多的女性变得谦卑,缺乏自信,优柔寡断。
对此,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很多婚姻不幸福的原因就在于一方总是支配另一方,甚至强迫另一方。如何才能避免婚姻中不幸的发生,最主要的根源就在于,要让男女双方都意识到,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任何一方都不能处于一种附属的地位。
2、一个人的性格分类
作者告诉我们,“性格”是一个人为了努力使自己适应所处的生活环境,而做出的具体动作的外表现。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种极乐观和消极悲观双重性格,并且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中,一个人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
一个很懒的小孩其实不是天生就懒,是因为懒惰可以让他觉得他的生活变得容易且舒适,所以他一直坚持着这种习惯,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他的性格特征,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将身处社会环境中时才具备某种性格特征。因此,作者从精神层面上把性格特征分为了攻击型和防御型。
攻击型性格的人主要性格特征有:虚劳与野心、嫉妒、妒忌、贪婪、憎恨,有这些特征的人他们的个性之中肯定没有多少属于社会感的位置,他们甚至可能成为社会中的破坏者,他们渴望困难,渴望挑战,这样他们就可以向全世界证明他们是勇敢的、无畏的,有着强烈的虚劳心和野心。其实一开始的渴望困难渴望挑战证明了他们内心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他们极力通过任何方式证明自己一旦无法证明自己,他们的世界就会自我崩塌。
另一种防御型性格,这种人是从攻击型的性格中转变过来的,因为觉得自己受到了威胁,因此一直采取防御姿态,然后表现得非常焦虑、小心翼翼和胆小懦弱,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无力应对各种问题,就开始采用了被动防御的姿态。
无论是攻击型还是防御型,都是由人的“自卑心理”产生的两人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作者认为,自卑感人人都有,而且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害羞的人和一些强势的人,害羞和强势的人都是心理的自卑感在作怪。
除了“自卑感”以外,还有人人都有的“优越感”的心态,还是人为了弥补自卑感,从而追求优越感,所以说,自卑感与优越感是一体两人面的两人种感情。一个人想在哪个领域体现自己的优越感也就是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跟他个人的自卑感有关。
然而,很多人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获得怎样的优越感,找不到实现“优越感”的方法,这是国为“优越感”并不是一个非常清晰的目标,只能慢慢摸索。而且即使找到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也有不同的实现办法,你采取怎样的办法弥补自卑感,实现优越感,就体现了你的性格,或者按照阿德勒的说法,就体现了你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