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发布的数据,当代年轻人越来越热衷于不谈恋爱、不结婚了。
2018年我国结婚率只有7.2‰,创下2013年以来的新低。而这一现象似乎是世界性的,美国、荷兰、英国等不同国家都出现了相似的晚婚或不婚人口增多的现象。在日本,结婚率在进入新千年之后也一直在降低。与之相对的是,“终身未婚率”(一生从未走入婚姻的人)一直在攀升,日本政府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50岁以前从未结婚过的人的比例,男性为23.37%,女性为14.06%。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结婚,不愿意尝试、走进亲密关系呢? 有首长诗叫《生活的邀请》,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诗中这样写道:
我想知道
你能否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发掘美丽,
能否从生命的平凡中寻找意义。
我想知道,
你能否问心无愧地面对挫败,
即使失败,也能伫立在湖畔,
对着夜空中的那轮月高喊,
“我可以”。
这首诗中深刻地触及了亲密关系的本质,提醒大家爱绝不是条理分明之物,而是一种对勇敢和凌乱的邀请。为了回应爱与被爱的神圣邀请,我们必须首先向自己发出邀请。我们只有以忠诚和强烈的态度去了解、理解和爱自我,他人的爱才能够成为爱的一种延伸、一面镜子和一种验证。
原来爱他人之前,真正要爱的首先是自己。
无独有偶《一生的亲密关系》这本书,作者亚历山德拉也通过四个途径:自我反思、自我意识、自我表达、自我延伸,来告诉大家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探索自我,去勇敢的爱,去找到幸福。
勇敢爱别人是一种勇气,但终极目标是在探索爱的路径上照见自己
人在寻找灵魂伴侣、真爱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会失望,这主要是因为认清他人很难,认清自己更难。只有在练习培养自我意识的不断更迭中,才有可能认清自已,认清自己的需求,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才能够在述说的过程中,找到关联的事件,这个过程,是寻找自己成长历程中的“原生”经历,还有一些建立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习惯,包括类似逃避等,只有找到这些关联,才能认清我们自己的情绪源点,之后进行抉择。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实际上不仅是向外寻找灵魂伴侣的过程,也是向内寻找自我意识里的需求的过程。
如何更好地爱自己?给予自己那种我们渴望从他人那里得到的梦寐以求的爱,是最好的指南之一。
作者认为更好地爱自己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自我仁慈:在遭受痛苦、失败、无能为力时,需要我们仍然温柔地体谅自己,而不是刻意地忽略自己的痛苦,也不是一味地自我批评。
共同的人性:认识到遺受苦难和个人能力有限是人类共同经历的一部分,要会告诉你自己“每个人都会犯错,也都会经历槽糕的时刻。”
专注当下:当我们既没有快进到想象中的灾难性未来,也没有倒回过去的旧故事,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时,我们就会拥有一种不带偏见和乐于接受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我们可以观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试图去压抑和否认它们的存在。你的耳旁一边响起“我真是一无是处”,另一边则传来“又是一个关于我如何失败的老故事。而专注当下会帮助你区分这两种不同的声音。
生活是艰难的,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挑战与失望,但只要你原意加入自己的队伍,与自我并肩作战,你就可以更容易地克服这些生活的苦恼。正如卓别林在《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里所说:
当我开始爱自己,
我不再渴求不同的人生,
我知道任何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
都是对我成长的邀请。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不再继续沉溺于过去,
也不再为明天而忧虑,
现在我只活在一切正在发生的当下,
今天,我活在此时此地。
所以,亲密关系并不可怕,它是一场爱的邀请。走进它、了解它从接纳自己、关心自己、爱自己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