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中央集权制下的大一统国家文化》(草稿02)(历史/文化/政治)(2021/11/30)

        明初四大案,说全都是朱元璋在搞政治清洗,绝对是胡说。

        蓝玉案和胡惟庸案,一个是军权偏离国家中心,一个是治权偏离国家中心,朱元璋虽有政治传承的私心与残酷手段,但出发点不能说是错误。

        郭恒案和空印案就纯属明初治国的原则性问题,元末以来吏治混沌,基层负担极重,地主们与官员们形成事实上的不法利益集团,严重干扰了国家政令的实行,也阻碍了国家政权在基层的扎根落实。

        以空印案为例,案件的核心问题在于,中下层官员是否有权对中央命令保留最终解释权,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空印案有现实层面的不得已。在封建时代,信息闭塞的情况下,地方与中央间的日常沟通永远存在信息丢失。

        郭恒案则是毫无疑问的政治风气整顿,如果不痛下决心对元末以来的官场风气进行严厉整肃,那么整个国家治理机制将很快被彻底腐蚀,国家行政系统的运行就在事实上成为空谈。

        另外,四大案的处理过程,体现了国家治理中的一个常见棘手问题,即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的互相矛盾。

        明初四大案都在不同层面上,出现了明显的“无法可依”(不要以为封建社会是纯粹的“人治”,至少大一统时期的中国绝对不是),这意味着皇权为代表的国家专政力量失去了任何风险防范,出现了失控迹象。

        这种国家强制力的失控,在明成祖时期依然严重,直到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才得到根本好转,但此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官僚系统的板结化与国家强制力的失效。

        这个新问题导致的长期后果之一,就是明代后期的中央政府,在关于东南财赋收留上的话语权降低,间接导致了明末严重的国家财政危机与经济失衡,以至于明朝对西北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效率降低,并最终引发了明末频繁的农民起义军。

        基层治理与国家财赋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问题,尤其在中国这样的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国家,中央政府是否能够既保证较好的国家强制力,又能使这种运行力量维持在一个可控范畴,是时至今日依然需要重新回答的深刻命题。

        【未完待续】

封面图:

明朝初期的国家制度结构

你可能感兴趣的:(【连载】《中央集权制下的大一统国家文化》(草稿02)(历史/文化/政治)(202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