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类的全新“器官”与“重量”

互联网,人类的全新“器官”与“重量”

随着一代又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革新,社会上信息传输速度得到飞速的提升。互联网好像变成每个人的新“器官”,这个“器官”带给我们远超古人的信息感受能力。

但我们利用这个“器官”轻易获得信息的同时,真假难辨的信息常常引导我们参与各种活动,很容易参与网络暴力,或者传播各式阴谋论,为我们的头脑带来不必要的“重量”。那怎样才能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假?

灰度的信息更接近真实的世界

在自然世界中,灰度大约占18%,最容易被忽视的却也是灰色。有相关统计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那些流量最大的“营销号”其观点多是非黑即白,这是快餐信息时代国民文化心态的一大特征。但真实信息常常伴随着思辨的灰度,这些灰度的信息很少出现绝对的正确。正如灰色与白色、灰色与黑色产生的和谐感一样,灰度信息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常常自己颠覆自己的观点,从而接近真实的世界。

但同时,灰度的信息也存在矫枉过正的风险,并且其观点因为“中立”的特性和需要一定的“门槛”,导致受众较少,在今天的社会传播性较差。

来源多样的信息更具有可信度

在这样一个媒体泛滥的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媒体。放眼国内外社会,大到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意识形态,小到邻居亲友不同的立场,不同团体有着不同的利益纠葛,各执一词的现象十分普遍。但在这健康的社会,倘若其过去立场完全不同,如今却观点类似,那这样来源多样的信息往往更具有可信度。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信息的搜寻具有“成本锁定效应”,我们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导致“信息来源多样”这种说法应用场景少,并且缺少一定的“参考系”。时常有模棱两可的感觉。

最后,对信息的辨别,我们还需要相信专家而不诉诸权威,追求完全穷举而不吹毛求疵,遵守法律而不固步自封。那“互联网”这个强大的器官,便会发挥最大的效益,却带给我们最少的“重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人类的全新“器官”与“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