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读到一个10年以前分享的故事,再次读来,感觉如同故事就发生在眼前。
前几年体检的时候,几个指标不是很好,当时状态感觉以为自己就要死了,然而很多事情没做了,这样一想,焦虑无比,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后面慢慢适应了,不放在心上,也没什么了。
在近5年时间里,经历了“生”与“死”的身心磨砺后,再读到这些文字,发现每个文字,似乎都是有生命的。
在2017年11月份 ,参加了江苏大剧院举办的一场优人神鼓的演出前创作者分享会,二位主创人——来自台湾的刘若瑀 和 黄立群的分享,最核心的,自己所理解的并记在了脑海里的就是他们夫妇二人提到的 “活在当下”,即使他们二人的书中也有提到了“活在当下”,看了也不甚理解,我们每天不都正是活在当下吗,难不成还能穿越到过去、穿越到未来,活在昨天或者活在明天。
其实,自己依然不理解和不知道怎么才算是“活在当下”,虽然一直试图去理解,,知道这一周,知道昨天,或者直到今天,才有所领悟其中的含义。
在旅居异乡的时候,傍晚看着当地人在海边散步,走路等等,呀呀学语的幼儿、耄耋老者的对饮、少年的嘻嘻、渔夫在缝补渔网、服务员忙碌地穿梭与客人之间穿过马路,游艇的员工在冲洗甲板、白头夫妇坐在沿岸的矮石墙上就着烤肉卷等食品,把最好的那片肉递给对方的嘴里.......这些在周围在平常不过的画面,突然发现,它们构成了生活旅途里最美的风景。
珍惜当下,不要等待,世事多无常 莫言来日方长。
这个10多年前的文章的内容,想必是当年的台湾老同事之间分享的。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我的学长去年丧妻。这突如其来的事故,实在教人难以接受,但是死亡的到来不总是如此吗?
学长说他太太最希望他能送鲜花给她,但是他觉得太浪费,总推说等到下次再买,结果却是在她死后,用鲜花布置她的灵堂。这不是太愚蠢了吗?!
等到……等到……似乎我们所有的生命,都用在等待。
"等到我大学毕业以后,我就会如何如何。”我们对自己说。
“等到我买房子以后!”
“等我最小的孩子结婚之后!”
“等我把这笔生意谈成之后!”
“等到我死了以后。”
人人都很愿意牺牲当下,去换取未知的等待;牺牲今生今世的辛苦钱,去购买来世的安逸。
在台湾只要往有山的道路上走一走,就随处都可看到“农舍”变“精舍”,山坡地变灵骨塔,无非也是为了等到死后,能图个保障,不必再受苦。
许多人认为必须等到某时或某事完成之后再采取行动。
明天我就开始运动;明天我就会对他好一点;下星期我们就找时间出去走走;
等退休后,我们就要好好享受一下。
然而,生活总是一直变动,环境总是不可预知,在现实生活中,各种突发状况总是层出不穷。
身为一个医生,我所见过的死人,比一般人要来得多。这些人早上醒来时,原本预期过的是另一个平凡无奇的日子,没想到一件意料之外的事:交通意外、脑溢血、心脏病发作等等。
刹那间生命的巨轮倾覆离轨,突然闯进一片黑暗之中。那么我们要如何面对生命呢?
我们毋需等到生活完美无瑕,也毋需等到一切都平稳,想做什么,现在就可以开始。如果你的妻子想要红玫瑰,现在就买来送她,不要等到下次。真诚、坦率地告诉她:“我爱你”、“你太好了!”
这样的爱语永不嫌多。
如果说不出口,就写张纸条压在餐桌上:“你真棒!”或是:“我的生命因你而丰富。”不要吝于表达,好好把握。
记住,给身边人送一朵玫瑰,强过给逝者送最贵重的花圈。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尽头,许多人经常在生命即将结束时,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事没有做,有许多话来不及说,这实在是人生最大的遗憾。别让自己徒留“为时已晚”的空余恨。
逝者不可追,来者犹未卜,最珍贵、最需要适时掌握的“当下”,往往在这两者蹉跎间,转眼错失。有许多事,在你还不懂得珍惜之前已成旧事;有许多人,在你还来不及用心之前已成旧人。
遗憾的事一再发生,但过后再追悔“早知道如何如何”是没有用的,“那时候”已经过去,你追念的人也已走过了你的生命。
有这样一句格言,具体是瑞典还是荷兰的,暂时不可靠,待笔者去了瑞典后再问问当地人,大意这么说:“我们老得太快,却领悟得太迟。”(We grow too soon Old and too late Smart”,笔者注:不要用clever来翻译smart)。
不管我们自身是否察觉,生命都一直在飞速的前进,
人生不售返程票,失去的便永远不再有。
Life is a non-return journey...
不要再等待有一天你“可以松口气”,或是“麻烦都过去了”。
如同日常每天见到的鲜花、易凋零,鲜美食物从食材到成品、能存储的时间短暂一样,
我们生命中大部分的美好事物都是短暂易逝的,享受它们,品尝它们,经不起等待。
善待你周围的人,尤其是亲人、家人、爱人、朋友,那些你爱的人与爱你的人
别把时间浪费在等待所有难题都解决妥当的“完满结局”上。
把握当下,莫等时间,用心生活,珍惜眼前,因为转瞬即昨天。
Keep Calm, Think Sharp
即便一路遇见的是无趣的风景,也要保持一个有趣的灵魂向前
作者六月瑚 ,原创 首发于公众微信号 红菊的旅行+ 2019-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