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的学习与感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以前的作家写文章靠的是纸笔,现在的写作者方法各异,有用手机的,有用电脑的,当然也有用纸笔的。

我在想,如果真的让我在稿纸上一字一句地书写下来,也许我已经没有这个勇气和决心继续书写,因为思维总比手脚快些,再加上越来越少写,书写就更跟不上,写着写着也就没了乐趣。

现代科技的进步带给我们了诸多便利,但惰性也伴随而生。书写简单了,排版可视化了,一连串的字词伴随着飞扬的思绪,一起迸发出来,却独少了反复字斟句酌的时间,书写越来越变得口语化,一段文字里高质量的表达并不多。

然而从小我们就听老师讲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想要写出经得起岁月推敲的文字,一定要多改多念,这个功课其实是少不掉的,不论是杂文,还是小说,如果返回头把写作大家的文章拿出来细细品读,不论是国内的老舍、鲁迅,还是国外的塞万提斯,每一个细节的描述,每一个情节的展开,无不经过反复斟酌,值得品位。

回顾我自己书写的过程,洋洋洒洒打下一段文字,多半都是那时那刻的有感而发,看看字数差不多,找找没有错别字,就点击发布,多迅速。其实现在看看,这样的写作,最多也只算得上是对生活的“忠诚记录”罢了。

以前看过一篇老舍先生提出的改文章的一些小方法,对现在依然适用:

1. 文章首先要舍得删,不必要的字狠狠地删掉,不要心疼单个的好句子和好听的字,文章是一个整体的活物,放在这里不好看,就是不好看,文章必须简练经济,不能以多为胜。

2.删两轮之后,文章基本已经连贯清楚了,再细细修改字句。把不合情理的字换成合乎情理的表达,对文字进行再加工,最起码要让重要的句子有力量,带感情。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与感情,而不是从字典里找出来的好词好句。

3.改好后念给自己听,多朗读,嘴里念,耳朵听,可以立刻听出文字的毛病,哪些句子太长,哪些句子音节不好,自己听完,有机会念给别人听,多一些角度去理解和审视,就像演奏乐器,听的音不对,就马上调整。

说到底,怎么写作其实是很个人的一件事情,最后的呈现方式完全取决于作者自身的特点,按照自己所接受的方式组织语言,读给更多人的人听,这两方面都能够高质量的精准传递,又经得起别人的反复传播和推敲,就是一篇花了功夫的好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写作的学习与感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