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断续删删减减的杂感

        在离文字最近的距离里,如果不能触及敏锐的神经,没有激起思考的火花,泛起星点涟漪,似乎有点反常。

        当“美育”被纳入硬性指标时,第一感觉本来理论成形就晚的美学可能会被玩坏,失去它原有的滋味吧!

        老师说:“这里面也很俗,文人也很俗的…” ,这种不得不变俗的潮流更令人十分厌弃。

        风骨、风流,气象、兴象玲珑…从先秦至近代,风骚承递未断,人物品评词藻竟然都没有重样的。

        理想的因子,和现实需要的落差,构成极大的落差,是极大的反讽,官方都开始“带货”和打广告时,令人无比厌弃和失望。

        仅存的情怀能伴我们走多远?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须清心寡欲,但是…

        每读文,言犹在耳。物质的一时困顿,与精神煎熬是不同程度的,风骨渐行渐远了。

        惟掩面泪流,由先秦至近代……

        关于原则问题半点儿没得商量,更珍视大理奶奶的眼前的萝卜和李奶奶的饺子,但无法做到心安理得再欣然接受老妈劳动成果,那是底线。任何时候没有向别人伸手的习惯,在校时没有,毕业后更不可能。感恩亲友们的厚爱,轻易接受更甚于打脸,比起苟且,这关心更让人觉得受之有愧、为难,深感亏欠。

        转眼又是一年,不是因为日子舒坦而觉得时间飞快,而是在不得喘息的闲忙里转瞬即逝。印象里每一个岁末都不会好过。

        如同一日三餐迫切的真实,想办法搞钱比拿一本书自我安慰来得更实际得多。把疲于生计奔波的苟且作为常态,留一丝穷酸而浪漫理想的坚守,那放任自然本来的纯然更可贵。

        每被觉得理想点傻时,说明还没全然被同化成为被利益奴化的一类。靠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谋取暴利、压榨的人,真的就会那么心安理得么?

王老师之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11月20日,断续删删减减的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