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思维、投资思维与成功方程式

今天听书接触到消费思维与投资思维这个概念,猛然回头发现自己一直是以消费思维在活动,回顾过往的种种行为,充满了消费思维的特点——或许许多行为我是省了钱,但是仍摆脱不了消费思维的本质。

举个例子:理工科出身的我,很喜欢动手去改车,但是不管哪种花哨的配置升级,都还是消费行为,虽然这当中剩了不少手工费,还是满满的消费的味道……

而且类似的行为在过往的人生中举不胜举,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费的人生

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个人的成功*结果=能力X热情X思维方式

老稻的成功方程式可以套用,用在如何最大化获取个人成果上面,是这样思考的:能力受限于一段时间内是无法突破性提高的;热情短期内可以提高,但是持续性要靠思维方式去调节;所以最关键还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改变可以立刻实现,也就是思维方式的改变可以导致个人成果的质变,从而达到个人成果的量变最大化。

消费思维方式就决定了个人的结果难以建立在复利的方式上,或者说消费思维方式还不能达到能利用复利获得成果的阶段,因为消费思维限制了成果的规模。

怎么理解这句话,还是拿我作为例子,改车这个行为,首先是属于消费行为,第一消费了购买设备的金钱,第二消费了个人改车所需要的时间;当然这当中也有一点点的投资:我个人的改装经验可以算是为日后服务其他车友赚取报酬,但是这还是处于出卖个人时间的初级技能投资,难以形成复利,除非日后能召开培训班去批量传授复制这项技能……所以总体来说,这项行为属于消费思维大于投资思维。

这里有个概念:能较可行的批量复制是形成复利的关键,当下的行为是否能在不远的将来实现批量复制,能否形成复利机制,是判断是投资思维的要点,当下的知识付费经济有这个明显的特点,复利也是摆脱初级以出卖个人时间的行为是实现个人财务自由的关键条件。

当然,有一些行为是为今后实现复利打基础的个人能力培养,这也属于投资类,消费包含着获取欲望满足(爽快感)的属性,而投资包含一定的痛苦克服属性,入股有又能满足欲望又投资的,那真是把爱好当事业了,这可遇不可求。

写给自己慢慢整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消费思维、投资思维与成功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