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眼瞅着就要过年了,不觉回忆起四十九年前,刚过完大年就上山下乡的日子。这是我写的回忆文章,是关于上山下乡到集体户一路过程和所在屯子第一天的记忆。当天的一些感受非常之深。为此,我把它整理一下在这里发表。也算是个回忆录吧。
1973年2月20日,阴历正月十八,刚刚过了元宵节,这一天是四平市里欢送我们上山下乡的日子。会议地点在体育场。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从没离开过家的我,要上山下乡了,去一个不熟悉的未知地方生活去了。有些感觉说不出来,难受吗,不是,因为在这以前精神上已经做好了准备,知识青年是都要下乡锻炼的。老高三的都下去了,除了七0届毕业是四个面向外,我们这届早就宣告没有这个待遇了,考大学的希望也因此而破灭。
尽管心里做好了准备,可一旦离开,还是有些难舍难分的。母亲早早就起来把饭做好了,把我招呼起来,默默地看着我吃饭。这是下乡走的一顿饭,一定会是有肉、有大米饭的 丰盛佳肴。可惜,根本一点没有记忆,辜负了慈母之心。父亲打好了我的行包,静静地看着我吃饭。我知道他们都不开心,对我这不听老人言的孩子有些生气,可又不表现出来,这其中心情难以用语言述说。二老是不同意我去那么远的地方,父亲正想办法找人让我到离家近的郊区下乡。可我说什么都不同意,坚持去遥远的北大荒!
父亲用自行车带着行李给我送行。走不远就到烈士塔,只听体育场敲锣打鼓,口号声此起彼伏。当进入体育场内,真有点人山人海的感觉,好象来得晚点,就没有到会场中间,人也不好找,只好来到送我们的大客车边,父亲把行李卸下来,我提起行李和父亲告别就上了车。车上在中间靠司机这边有个空座,行李让放到哪里也都忘了,反正身前身后都有东西放着。
开完了动员大会,我们就出发了。车开动后,我有些睏睠了,不想跟谁唠嗑,就迷糊起来。当客车出城后在颠簸中我醒来向前方看时,突然发现我父亲站在离前边车门不远的地方,我连忙招呼父亲,是想让父亲过来坐我的座位上。可惜,周围站满了人,还有不少物品堆放在我身边,想站都站不起来。父亲摆摆手,让我老实坐下,就扭过头去不再看我了。此时,我的心情沉重起来,这是我没有想到的,父亲为送我下乡,不辞辛苦一直站到目的地。
坐大客车走这么远的路还是头一次。因为知道父亲送我就没了睡意。外面阳光普照,车 进内可不是笑语喧天,除了有人小声说些话外,倒是挺安静的。一路过了老四平、八面城、三江口和堡石图,很快就到了到双辽地界,在辽河的边道上有一座矗立的雕像。这是一位烈士雕像,后来我们才知道烈士的名叫王奔,此地就是用烈士名命名的公社——王奔公社!
“1946年国民党进攻解放区,王奔为捍卫新生政权,依然留下打游击。5月23日凌晨, 因叛徒王树慧出卖王奔而被捕。7月1日,遭敌人杀害,时年25岁。在临刑前的6月30日深夜,他给党和战友写信说:“就要永别了。为了革命事业,为了人类解放,为了劳苦大众的幸福,请你们不要为我难过”明天是我们伟大的党成立25周年的日子,请你们代我在节日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我在写这篇文时现查到的资料,看到烈士说的话真是有些热血沸腾,也为现在我们如此难过。他们大老远从关里到我们这疙瘩为的是什么?同烈士的经历相比,我们下乡吃了点苦算得了什么?
这就是王奔烈士,牺牲时才25年,比我下乡那年才大六岁。照片是从网上搜索来的。
1971年7月1日,双辽人民为表达对王奔烈士的深切怀念,建立起一座王奔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建在叉路口中央处。送我们的大客车正好路过这里,我们都见到了这个纪念碑。
过了王奔公社,大客车沿着西辽河走了几里地就到了去郑家屯镇的路口,这里需要过跨河的大桥,远远的我们能望得见铁路大桥。大客车一直是沿西辽河北岸行驶,到了离大桥不远见到有一条小道,大客车就从这里下道了。这条道很窄,如同乡间小道。那里有个山坡,后来知道还有个火车站,站名山场屯。据查此山名叫大土山,当地叫勃山。也叫勃勃图山,海拔不足百米,是有名辽河平原七星落地之一。勃勃图山汉译为:神圣的山、圣山,英雄山。这座山在辽代时是阻隔“潢、土”二河并汇流形成现今西辽河的山。辽代称之为木叶山。《简明中国历史》载:“1387年(洪武二十年),冯胜、傅友德、蓝玉诸奉命北上,包围金山,纳哈出势穷请降,辽东全部平定,中国再度统一”。这里的金山就是指勃勃图山。
此时,天阴暗下来,不久就下起小雪。环境真的是影响人的情绪,阴暗的天压抑人的心情,大地晚冬的零落令人伤感,加之此行难有回头之路,剩下的只有沉默了。
下乡的这天还处于正月,不知怎的觉得非常的冷,也许是时间长的缘故,客车行走一个多小时,脚有些冰冻的感觉。有人受不了开始跺脚了,一个两个,接着像是受到感染似的,差不多都跺起脚来。到了郑家屯地界,听说这里就是双辽县县城,同学们情绪有些高涨了。谁知越过一座小山,后来知道那儿叫山场屯,是双辽出来第一个小站,到茂林还十来站。脚冻得已经麻木了。天也阴了下来,我们的心情跟天气一样阴冷起来。接着下起了小雪,看到外面飘落的雪花,车里的同学们没有一个唠嗑的了,大家都在盼望快点到目的地。我们车上的人都是早上草草地吃了一口饭,就到体育参加欢送会,心想是到集体户再好好吃一顿。那曾想肚子饿得咕咕叫,我们离所到的集体户还是老远了。
这时,客车有上坡的感觉,很快就到上山顶,突然眼前一亮,客车的右侧出现宽阔的水面。这时有人说快到地方了。我们为之一震,这才注意到宽阔的水面。
这是今年九月初时回集体路过的骆驼岭水库照的,下乡的那个时候还不是这样。就是水面很宽的水泡子。 记得是过一个小山岭,上到坡的高处,在山口处马上看见开阔的地形,一下子看到这个大水泡子。我注意到泡子上面还是冻得光滑如镜。
客车走了一整天,同学们有些累了,加之已经过午了,都感到又渴又饿。我们这辆车拉有好几个户的同学,从这时起我们差不多进入了盐碱地,虽然天灰蒙蒙还飘起了雪花,但大地上不时地见到啥也不长的空地,像似长了秃疮似的白花花的,后来才知道这是碱巴拉地。
再往前走,经过卧虎屯等几个小站,就到了玻璃山公社。因为天阴得厉害了,还飘起了雪花,但是也能远远地看到左前方影影绰绰有一座山包,那就是玻璃山。大客车在玻璃山镇,也就是火车站停了车,有两个集体户的同学在这里下了车。然后,继续前行。外面下起大雪,大客车过了铁道,直奔玻璃山而去,不久就到了玻璃山角下。从玻璃山到茂林这段道只是下乡那天走过这一回,以后从来没有机会路过。现在想起我很奇怪,当时车路过玻璃山,那时还以为以后能够有机会到山上看看。玻璃山在通辽地界,那里通辽还归吉林省管辖。可是再以后就觉得似乎离我们很远,像从来没有在那里走过一样。
玻璃山也称博格仁山,此山坐落在科尔沁左翼中旗。距勃勃图山22公里,古时叫乌山,在辽代常在这里进行祭祀活动。即射柳、祭四时、敬天、祈雨的地方,同时还是刑青牛白马,对天地盟誓出征宣誓的地方。据说山上的树叫玻璃树,因此而得名。没上过不知道玻璃树长的是啥样。山上还有一股清泉流下。不知道此山现在怎么样了。
下乡后就听说松辽平原有个七星落地传说,而我们下乡的头一天竟然路过其中的两座很有名的勃勃图山和玻璃山。另外的山就是大小哈拉巴山、大小吐尔各祭山和敖包山。
傍晚时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了,这就是我下乡的目的地——双辽县茂林公社民主大队第四小队。来到陌生地方,一个也不认识。欢迎我们的社员到是都很热情。此时,我也辨不清东南西北,只是听吆喝让到哪到哪。行李搬下车后,我想起了父亲。父亲没有下车,他跟我 忙说直接跟来车一块回去。我们不是最后下车的户,后面还有一集体户同学要送到地方。就这样,父亲不但饭都没吃,连口水都没喝着,就随车走了。父亲也是一天没吃饭了,可他还 父需要贪大黑才能到家。父亲的爱真是如天啊。父亲在身边时感觉心里还有点底,父亲离开了心里顿时感觉没着没落的。远望大客车没影了,这才跟着招呼的社员进了屋。
进屋了才知道,这里不是集体户的房子,集体户的房子在他家的后面。这家的主人是生产队的保管员。走了一天,真是有点又饿又渴,还感觉非常的累。送走父亲我就进屋找水喝,当时老乡们正忙着沏茶水。他们说:“别着急,茶水马上就来,这疙瘩水碱性大,你们 将可能喝不惯,沏上茶就好了。”当一个社员大哥把茶水端给我时,我看到杯里的水是很黑的,顾不上是啥了,端起来就喝,只觉得又苦又涩的。因为太渴了只好把一杯水都喝了。后来才知道这是红茶。当时是老乡最好的招待!从这时起喝茶上了瘾,以后成了我的每天必喝的习惯。
生活比我们预料的还要艰苦,但是,这是我们自己自愿下乡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还有别的选择。当然这个选择也只是下乡地的选择。而上山下乡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这是我们今后有出路的选择。“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我一直耿耿于怀的是本班没能组成一个集体户,谁知三年后,当城里往回抽调知青时,显现出我们班没组成户的优势来。到七六年往回抽调时我们班是回城的最多的班级。如果都在一户,最多只能回来一两个同学。这一分散 当年想在一户的同学因此差不多都回来了。回过头来看,阴错阳差使我们班的同学捡了便宜。可以看出我们班同学在哪个户里都是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