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复盘 | POV愿景心理学:没有人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

我很喜欢见到我的人对我说:“你的状态真的很好诶!”

也有人问我,“怎么样才能像你一样眼睛里有光?”

其实我以前也不是这样,一路走来不容易,值得开心的是,很多的不容易之后也变得越来越喜欢自己。

图片发自App

最近在上Peter老师讲POV愿景心理学的模式,关于依赖期,独立期,交互依赖期的经典三角形。逻辑清晰,很硬核,把疗愈课上一些不太了解的点给梳理清楚了。

“生命的本质一场不停满足需要的游戏。”

上完第一节课,我每天都会去觉察,让自己停下来,去看,看自己的思想、语言、行为是想满足内心什么样的需要。

“需要本身没有问题,而是我们满足需要的方法行不通。”

抓着外面的人事物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是不会成功的,如果你的心里有一个洞,谁都填不满。

图片发自App

下面是我日常对自己的提问:

“你做这个是想要别人满足你什么样的需要吗?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你是否脑海里面已经有了预设,有了期待?”

“你是否选择放下你的预设,放下你的期待,而仅仅是做这件事,不管得到的是什么,你都很开心,你都能接受?”

“如果你做了这件事情,没有得到你期待中的结果,你是不是会不开心?这个不开心是什么呢?让你不开心的是这个事实,还是你内心的期待没有满足呢?”

当我们去觉察到,疼痛、心碎、负面情绪等只是在提醒你,是你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它们不是真的,事实只是事实,不会疼,让我们疼的,是你想法,是那些没有被满足的需要。

It is hurt?

It isn’t love.

图片发自App

我选择无条件的爱,正在练习给出无条件的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常复盘 | POV愿景心理学:没有人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