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浙江西部山区的小镇,小时候对于台风的印象就是暴雨。除了暴雨,家里的老屋是瓦房,印象中台风来时容易造成房子漏雨,屋顶瓦片飞走。
我学校毕业后来到了浙江东部沿海小城工作,对于台风的感受就不同了。
这个小城东面靠海,一年四季海风吹拂。春天的海风最为温柔,夏天的海风最为惬意,秋天的海风有点拽人,冬天的海风很刮皮肤。这里长年生活的本地人就偏黑,像我属于皮肤很白的,在这里年头久了也被同化了,没有了年少的白面书生气。
台风大多在夏天或者初秋来临,它的凉爽在开始几年是很舒服的,随着时间增长,这种凉爽的来临都让我提心吊胆。
最早的一次深刻记忆,是台风来临时,别人往家里跑,我却往单位跑,从下午到第二天上午一天一夜待在办公楼里。单位有很多楼房,每个部门有4个人值班的,负责拿手电巡逻楼道和各个房间,大楼的门口用沙袋堵住,有些走廊也备了沙袋堵易进水的房门。晚饭是单位发的每人一个纸罐装的方便面,开水提前烧了准备着,因为台风来临时可能断线。这个晚上,除了巡逻,就在办公室度过,中间还打过一会扑克,基本没睡什么觉。那次台风来临时并没有预想的厉害,但却是最辛苦的一次。
这以后,每年台风来临时,单位预备的工作充分了很多,我们部门要做的就少了很多,也不那么辛苦,也不用很多人去值班,只是来临前去再次巡查一遍,可以回家睡觉。部门的这个工作基本都是我承担,我做久了也有经验了,加上我所在的部门女职工居多,所以部门领导首先就想到我。这样,每次听到台风,我就知道我的工作来了。
虽然没有以前辛苦了,但危险并没有降低。一般是台风来临时还要去单位再检查一次,有一次台风登陆前风很大,我开车去单位,树枝和广告牌就在车窗外飞,不被砸到全凭运气。到了单位,没有雨衣,撑着的雨伞不一会就翻转散架了,全身都湿。不过大部分台风来临时有惊无险。
台风来临最惨的一次,是2004年8月12日20时强台风云娜在我们附近登陆,登陆时最大风力在15级(50米/秒)。当时我还住在山脚的一处公寓里,整个晚上把窗子关闭。因为是老式的钢窗,风就能从窗缝里钻进屋,把窗帘吹得飞舞。一整夜,窗外呼呼刮风没有停过,盆锅落地的响声不断传来,阳台上挂的一副晒衣服的铁架子不停撞击两端的墙体,发出很闷的声音,很像鬼哭狼嚎交响曲。开始还有路灯,后来路灯也没有了,外面漆黑。关了窗门的房子还是安全的,后来我就睡着了。
第二天起来,发现停水了,幸好预备了一桶水,可以节省着洗脸和烧饭。烧饭只能用煤气,那时候还用煤气罐。电也停了。
出门去房子外面的大街一看,大部分街边的树都斜了,有的连根拔起,地上有很多广告牌和碎玻璃,还有自行车和各种塑料用品,树枝、树叶满地。
中午为了节省用水,我们全家到街上开着的一家小吃店吃饭,小吃店也仅仅供应最简单的青菜面条。到第二天就整条街没有餐饮店开了。
晚上的时候,除了各家透出来蜡烛的黄色灯光,整个城市停止了运行,街上行人稀少,没有声音。只有邻居间小声传递着消息,小城江边的堤坝被冲毁,江水进入了小区,好多地方被淹没,翻了好多汽车,倒塌了很多房子,死了一些人。
到第四天小城恢复了供电供水。
这次台风以后,每逢超强台风来临,都一律劝离老旧危房的人群,转移低洼地势的居民,提前逐级部署抗台,责任到人。后来也遇到过强台风,损失都没有这么大。
现在每年一有台风来临,早几天就各级单位开会,部署防台抗台工作。
今天下午,我就去单位参加部门头头着召集的小范围会议,分线条落实工作。
明天我去杭州参加培训,这一次抗台就不能参加了,希望“烟花”台风来时只要好看,不要凶猛,人民安康。
(写于2021.07.22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