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light写作营打卡——w12)当生活抛来曲线球,如何保持平衡?

相对来说,我是个比较迟钝、后知后觉的人。许多经历,都是在后来回溯时才得以理解,反复梳理多次才能领悟一二,包括丧失至亲、伴侣离去这样巨大的变故。


当生活中突如其来地断裂时,慌张 惊恐 悲伤 哀怨 愤怒 无助 甚至是绝望,也都一定会出现。


其实,这些是人类应激状态时正常的反应。


不过,多数人并不能够在经历的当下觉知到自己的反应和状态是正常的,以至于被激烈的情绪裹挟,不得动弹或者反应过激。


若能告诉自己,或者身边有人能够安抚到这份慌张——你害怕是正常的、你悲伤是正常的、你愤怒也是正常的.......或许,除了缓解事件引起的应激反应,也能够减少我们对自己会不会失控的迷惘和恐惧。


即便是站在相对安全的回顾者的角度,我也很难清晰描述经历一次巨大变故时自身崩裂的情形,而从废墟之中一点点重建起自我来也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需要巨大的勇气、毅力和耐心。


我很感谢自己在每一次至暗时刻能够咬牙坚持住!


有人说,生活中唯一不变的恐怕就是其不断变化本身。然而,如果它抛来的是摆荡极大的曲线时,如何维持平衡并寻求发展呢?


化繁为简,或许是一个办法。


一  保持身体健康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身体这个1,后面的0才有意义。


保持身体健康无非是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健身、保持足够睡眠、不抽烟嗜酒等良好的生活方式。


听上去很简单,然而往往越简单的事越容易被我们忽视,坚持本身就并不简单。


2013年起,我坚持每天跑步,从3公里到5公里、8公里,明显感到自己的心肺功能和抵抗力增加许多。然而,这个过程也磨练了我的意志力和坚韧性,在面对生活中困难处境时也是大有裨益的。


从作息、饮食、运动等方面管理自己的身体,其实也是不断与自己进行对话的过程。你需要反复确认自己对自己的感觉——这么做舒服么、吃了这些愉快么、休息得够了么、我的感觉OK么......对觉知进行觉知可以让我们发展出一种更高级的能力——元认知,这是一种更加宽阔、系统的思维能力,对我们认知自己、稳定自己极有帮助。


二  保持情绪稳定

用正确的方式,体察自己的情绪,然后调整、理解自己的情绪,并以适当的方式纾解自己的情绪。

第一、体察自己的情绪。也就是,时常向自己确认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我的感觉、感受、情绪是什么?”

例如:当你因为朋友约会迟到而对他冷言冷语,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感觉?”如果你可以对自己的生气原因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可以做更好的处理。有许多人受传统文化影响认为人不应该有情绪,所以不肯承认自己有负面的情绪,要知道,人一定会有情绪的,压抑情绪反而带来更不好的结果或者更强烈的反弹。

在我们的文化中和成长过程中,体察自己的情绪并不被提倡,我们习惯了以外部评价向内参照的模式,所以自我观察与体会情绪的模式需要反复练习。


第二、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沟通理论认为,人类外在言语行为的呈现只是冰山一角,其下面蕴藏着情绪,感受,期待,渴望等。往往我们在与人沟通时,并没有去体会和察觉沟通下面的冰山。有时甚至连自己对自己冰山下面的东西也没有觉察。。

以朋友约会迟到的例子来看,你之所以生气可能正是由于对他的关怀和担心,这种情况下,婉转的告诉他:“你过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我好担心你在路上发生意外。”试著把关怀与担心的感觉传达给他,让他了解他的迟到会带给你什么感受。

什么是不适当的表达呢?

维吉尼亚·萨提亚(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家庭治疗大师之一)提出人有多种沟通姿态: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表里一致等。

再以迟到为例,若你指责他:每次约会都迟到,你为什么都不考虑我的感觉? 当对方被指责时,立刻本能地进入应激系统——他会变成一只刺猬,忙著防御外来的攻击,没有办法站在你的立场为你著想,他的反应可能是:路上塞车嘛!有什么办法,你以为我不想准时吗,你为什么等一会就抱怨连天? 如此一来,沟而不通,彼此间的互动就会变得很糟糕。

表里一致型是萨提亚所倡导的目标。这种模式建立在高自我价值的基础之上,达到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者的和谐互动。这种模式的人言语表现出一种内在的觉察,表情流露和言语一致,内心和谐平衡,自我价值感比较高。

如何适当表达情绪,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的体会、揣摩,更重要的是,要确实用在生活中。


第三、以适宜的方式纾解情绪。

纾解情绪的方法很多,有些人会痛哭一场、有些人找好友促膝长谈、另些人会逛街、听音乐、散步或做一些别的事情转移注意力;比较糟糕的方式是买醉、飙车、滥交,甚至自杀。事实上,纾解情绪的目的在于给自己一个理清想法的机会,让自己更有能量去面对未来。如果纾解情绪的方式只是暂时逃避痛苦,而后需承受更多的痛苦,这便不是一个适宜的方式。


三  客观认识自身,建立社会支持

某种程度上来说,生活中遇到巨大变故进入低谷期,也正是考验个人心智发展程度、精神品质以及社会支持资源的时候。

压力,一部分来源于遭遇的事件本身,一部分来源于自我期望与现实处境之间的差距。

首先,我们需要客观认识、梳理目前处境以及自身拥有的资源,不必过度悲观也不能盲目乐观。比如,我曾经画过一张资源图——包括生存资源、情感支持资源、动力资源等等。当明晰自身资源后,挫折或者负面情绪袭来时,迎战的底气会足很多。


其次,给自己设定合理的阶段性目标。比如,应激状态中以生存为核心,至少做到按时吃饭睡觉作息,减低心理能耗并自己设定时限;逐渐恢复阶段,对自己、工作、家人等有具体但可实现的目标和期待。


再次,建立情感支持并保持合适的界限与弹性。情感支持包括家人、伴侣、友伴或社会团体等,对个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在关系中通过倾、理解、分享个人体验建立亲密的情感支持,我们在理解关爱他人的同时确认自己的存在。然而,在关系保持适度的界限和弹性是必要的,卷入过多会耗竭我们的心理能量,过于疏远不足够支持及稳定。


最后,作为一个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是需要有一些超越烦琐日常生活的态度或信仰的。比如敬畏生命、臣服无常,惟其如此方能真正脚踏实地,不辍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Inlight写作营打卡——w12)当生活抛来曲线球,如何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