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之孟尝君列传

《史记》之孟尝君列传

李宗吾:“孟尝君一生的成就,说到底就是得益于他善于挂着仁义道德的招牌来网织人才,然后再借助这些人才的力量来实现他的抱负。实际上,越伟大的抱负越需要别人的帮忙,此即唯有善于借梯者才能登高望远。”

孟尝君在薛时,广泛招纳宾客,有宾客三千人,根据相关记载:“田文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归附了田文。田文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

历史上著名的“鸡鸣狗盗”讲述的就是秦昭王求贤若渴。听说孟尝君的名气,便想将他招揽到秦国来。待把孟尝君请到秦国之后,却遭到了秦国大臣们的反对,他们认为孟尝君是齐国人,肯定会“先齐而后秦”。秦昭襄王不得已,罢免了孟尝君,并将其软禁起来。孟尝君托人找到秦昭襄王宠爱的妃子,希望她去说服秦昭襄王放自己回齐国。妃子听说孟尝君有一件价值千金的狐白裘,便提出以这件狐白裘作为交换。偏偏孟尝君到秦国时,已经将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襄王。这时,一个门客自告奋勇“替君解难”,学狗打洞,钻进了秦昭襄王藏宝物的仓库,偷出了这件狐白裘。最终,秦昭襄王听从妃子的劝说,同意放孟尝君回国。孟尝君被释放后,担心秦昭襄王反悔,便隐姓埋名、星夜兼程出关。赶到函谷关时,已是半夜了。根据当时出关的规定,只有鸡叫了才能开门放人进出关口。这时,孟尝君的一个门客便学鸡叫,引得附近的鸡都跟着叫了起来。把守关口的官吏听到鸡叫,便打开了关门,孟尝君等人趁机一涌而出。等到追兵赶来时,孟尝君一行早已远去,从中就越能体现孟尝君身边人才的重要性。

而在孟尝君三千门客中较为著名的其中一个就是冯谖。他辅佐孟尝君,多次为其出谋划策,西游秦国,以保全孟尝君,而在历史中,孟尝君刚开始对冯谖的态度是没有那么友好的,根据《史记》中记载:“初,冯谖闻孟尝君好客,蹑蹻而见之”,刚开始冯谖就穿着草鞋前来,可见冯谖的家境十分贫穷。孟尝君把他安顿在招待所普通客馆里,过十天,孟尝君问招待所长:“那个新客人做了什么?”所长言:“冯先生很穷,只有一把剑罢了,又用草绳缠着剑把。他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孟尝君将其搬到中等的客馆里,吃饭有鱼。隔了个五天,孟尝君问,冯谖又弹着剑唱道:‘长剑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子。’孟尝君让他搬到上等的客馆里,出入可以坐上车子,又过了五天,孟尝君再问,其又说:‘长剑回去吧,没有东西用来养家。’这让孟尝君听了着实是不开心。

虽养宾客众多,但关键能使得上劲的,还是要看冯谖。孟尝君渴求贤士,虽然任职宰相,在薛邑受封一万户,但他的食客却有三千人,可谓是“入不敷出”,而孟尝君早已派人到薛邑放债,可借债容易,还债难,如果收不回利息的话,恐怕难以供养食客,便准备派人前往要账,招待所长便推出了冯谖,其一是因为他的形状相貌很像有口才,是个老成忠厚的人;其二是因为他年纪大没有别的技能。所以,推他去要账。按理来说,要账无非两种,好言劝说或者暴力相向,其目的就是能要到账。而冯谖却另辟蹊径,他购买肥牛和酿了美酒,邀请所有借了钱和能够偿付利息的都来,不能偿付利息的也来,大家都拿着契约来核对。冯谖与他们缔结条约,对于有能力支付这些利息的,便约定期限,保证肯定是有这部分的收入;而对于已经没有能力支付利息的,就收缴他们的契约,并烧毁它。刚开始,孟尝君十分的生气,自己放债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收取一定的利息,从而能供养自己的食客,如今被冯谖这样一搞,钱不仅没收到,还变少了。听完冯谖后面一席话就突然恍然大悟了,首先,备办牛酒是为了把所有的人都集合起来,这样就可以知道他们如今的有余和不足的情况,然后,对于那些有余的部分,约定期限后,就不用一直的来讨债;对于那些不足的人,一味的追讨只会丧失民心,不仅认为孟尝君是个贪财好利,不爱惜百姓之人。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去实施的话,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去宣扬自己的名声,而且能够及时的止损,发挥它本来的更大效益。

  冯谖真正救孟尝君于水火之中的是另外一件事情。当时秦国和楚国开始散布谣言,齐湣王被其流言蜚语所蒙蔽,认为孟尝君的名头已经盖过了自己,便罢免了孟尝君。都说:“日久见人心,患难见真情”,门客们都离开了,而这时的冯谖没有离开孟尝君,甚至为了他西游秦国。而这关键性的一游,又使得孟尝君重新回到了原本的职位。其实,冯谖使用的不过是照猫画老虎罢了,他巧用“雌雄”来将两国之间的关系作比,直言两国对抗是雌雄之争,这很大程度上会激发君王的胜负欲,秦昭王便长跪问道:“用什么办法才可以使秦国不做雌国呢?”进而引出自己此行来的真正目的,使得齐国被各国重视的原因就在于孟尝君,而如今孟尝君被罢免,正好有了这样一个机会把他请到秦国来当宰相,那么秦国的势力就也不言而喻了,如果齐国到时候再把孟尝君任用,那么国家的势力就不能得到根本上的提高,那么雌雄还是不能得以决断,而在齐国这边,冯谖又说:“秦国希望借助孟尝君的势力加强国力,如果真的让秦国的计谋得逞,那么齐国的势力必然被大大的削弱,让齐国君主抢在秦国使臣赶来之前,恢复孟尝君的职位,并且多给封地,这样就能保住齐国的威势。”而对于齐闵王一听到了强国居然想通过抢自己的丞相来实现他称霸的宏愿,在探知了实情后,马上恢复了孟尝君的职位并且又增加了一千户封地给孟尝君,这就是成语“狡兔三窟”的由来。

  这时候,孟尝君对冯谖的态度已然是完全不一样了,虽然自己的宾客众多,却在他失意之时抛弃他,反倒是当时自己看不上的冯谖,多次为他铤而走险,出谋划策,在孟尝君心中,冯谖已然成为了他的救命恩人。正当孟尝君对宾客们这种行为唾之以沫时,冯谖却认为,有生命的东西一定会死亡,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局;富贵者有很多的门客,贫贱者有很多的朋友,这是人情世态的本来面貌。就像赶集的人一样,他们不爱好早晨厌恶傍晚,而是希望得到的东西那里已经没有了,他希望孟尝君仍旧能够以从前的理法和规矩去对待宾客,而孟尝君对于冯谖这番话也表示认可,就这样,一切又恢复了之前的样子。 随着田文的名声进一步提高,田文专权也进一步加强,以至于天下知有孟尝君而不知齐王,齐湣王感受到了来自田文的威胁,借田甲挟持案,嫁祸田文,田文恐惧,就到了魏国,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公元前284年,在田文的配合下,魏国同西边的秦国、赵国联合,帮助燕国攻打并战败了齐国。齐湣王逃到莒,后来就死在那里。齐襄王即位,当时田文在诸侯国之间持中立地位,不从属于哪个君王。齐襄王由于刚刚即位,畏惧田文,便与田文和好,与他亲近起来。而后。田文去世,谥号称孟尝君。田文的几个儿子争着继承爵位,随即齐、魏两国联合共同灭掉了薛邑。

孟尝君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上来,不难看出正是因为左右逢源,得到了像冯谖这个有勇有谋的能人志士的帮助,使得他能在一次次的危机中化险为夷,最终也能在朝堂之上不至于被残害而亡。《滕王阁序》中曾经写道:“孟尝高洁”,可见孟尝君这个人物角色始终有他的正面意义,而对于像冯谖这样的人才,能够在关键的时候挺身而出,一方面是他有这个能力,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因为他的忠诚,而这样的品质在今天也实在是难能可贵。


逍遥江湖别此恨

你可能感兴趣的:(《史记》之孟尝君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