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2

应邀为某教材编辑部编写四年级的练习册,最初的想法是无所谓报酬多少,也就权当是给自己一个尝试新领域的机会,以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没想到,原来这其中的工作量竟是这么地繁重。前期,为了筛选题目,每天都要扎进题海中去寻找好题,更让我觉得烦恼的是,还需要将这些题一一打出来,遇到文字类的题目还好说,可数学题有的要列竖式,有的又需要特殊符号,还有的涉及到了空间与图形领域内,那么各种各样的图自然是少不了的。这些对于电脑高手来说算不上什么,可对于电脑水平处于菜鸟级的我来说,这真的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此时,深切地体会到了“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话的含义。

好不容易把这项任务完成了,这几天又把初审后的稿件发给了我,于是修改题目并拟出答案的工作又开始了。第一单元的修改稿,还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今天发过来的第三单元的修改稿,好几道题目的修改都让我有些难以接受。

例1:6.下面是一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按照计算顺序,第一步的得数是A,第二步的得数是B,A与B比较(    )。


A.A>B   B.B>A    C.B=A   D.无法确定

此题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第一课时中,我选择的一道题目,但在审稿时被删掉了。个人觉得,此题考查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但题中并没有像常规题目那样,问一问每一步计算表示的是什么,而且也没有给出具体的两位数是多少,这就需要学生在深刻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推理,进而发现:A表示的是个位上的数乘452的积,B表示的是十位上的数乘452的积,那么A最大只能是9个452,B最小也是10个452,想到这一点,自然就能很容易地比较出大小了。但如果学生不理解这个算理的话,就会因为题中没有具体的数,无法算出A和B 的大小而感到无法比较,这一点在去年对六年级学生做调研时就已经发现:六年级的学生中也有近20%的学生无法正确完成此题。

从这个题目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虽然说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一体两翼,但实际教学中重算法,轻算理的现象仍然是非常严重的。而且,理解算理并不是只看学生能够对照算式说一说就可以的,很多时候这种说也许只是一种“比葫芦画瓢”式的说,是一种“小和尚念经”的有口无心,真正的理解是要看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在解题中深化对算理的理解。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理解,从而使理解算理真正成为掌握算法的重要基础。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