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赏析

【原文】

大成①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②,其用不穷。大直若屈③,大巧若拙,大辩若讷④。静胜躁,寒胜热⑤。清静为天下正⑥。

【注释】

1.大成:最为完满、完美的东西。这里紧接上一章的内容,同样一个事物,在知足者的心中就是完美的,在不知足者的心中始终还是有缺陷。所以是成还是缺,既有客观的方面,也有主观的方面。

2.冲:虚,空虚。与盈瞒相对。谦虚者永远虚怀若谷,在外人看来,他的物质和内心是盈满的,但在他本人看来,却永远都是空虚的,不满足的。《道德经》第四章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跟这里的意思也是一样的。

3.屈:曲。《道德经》第22章说“曲则全,枉则直”,也是说最直接的道路,往往有时弯曲的。

4.讷:木讷,拙嘴笨舌。善于辩论的人往往用这种方法来迷惑对手。

5.静胜躁,寒胜热:冷静、清静可以克服急躁、躁动,寒冷可以克服暑热。这一句告诉我们,遇事要冷静,不能急躁,才能有更好的心态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正:通“政”,主导、主宰。

【译文】

最完满、完美的东西,好似有一些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枯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永远不会穷尽。最正直的东西最直的道路,好似有点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给人感觉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于言辞一样。冷静、清静可:克服急躁、躁动,寒冷可以克服暑热。时常保持冷静、清静无为的心态才能更好地统治天下、处理好大事。

【赏析】

(一)这一章告诉我们,要重视现象和本质的差异。一方面,我们要具有一双慧眼,看清别人在为人处世之中现象与本质是否一致。无论在军事和政治上,还是生活小事中,许多人都在运用兵不厌诈的理论在伪装自己。如果我们不会发现,不会分析,我们就会被别人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做出错误的判断。明明是完美的,我们可能看起来可能是有缺陷的;明明别人是盈满的,我们看起来可能就是空虚的;明明是最直的路,我们看起来可能却是弯曲的;别人明明是巧妙的,我们看起来有可能是笨拙的;明明是一个最会辩论的人,我们看起来他却像一个非常木讷的的人,等等。

(二)另一方面。我们对人对事,有时候也不能直来直去,为了一个目标,往往也要重视兵不厌诈的理论。特别与敌对的人打交道,放下姿态,韬光养晦是非常必要。借用《孙子兵法》第一篇的理论来诠释就是: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用眼睛或耳朵,还要注意用心思考,看穿现象之后的本质,特别是你的对手,也是并非等闲之辈的时候,更要用心思考,用心判断,用心应对。

(三)做人做事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只有心态良好,头脑冷静,才可能心思敏锐,才可能对事情进行全面细致的思考,才可能对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才可能采取合适的策略。所以交战的双方,高明的将领,会利用对方的心理缺陷,性格缺陷,打情绪仗,心态仗,有时故意激怒对方,却要让自己保持冷静的头脑,就是运用的“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这个道理。比如三国时的诸葛亮,相传就气死周瑜,骂死王朗,但是后来也用相同的方法想激怒司马懿,但司马懿识破了计谋并不上当,结果诸葛亮自己却病死于五丈原,最后自己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