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刘嘉的《心理学通识》,这本书深入浅出,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平和之中透露智慧。有些观点非常走心。我本来想写一篇书评,可以才疏学浅,不能驾驭,只好做些摘抄,让读者自己品味。在此提醒,特别不要忽略那些简短的话语。
潜意识里的野蛮的、兽性的,甚至与道德背道而驰的想法。才是我们的本性。而我们引以为傲的道德、理想和高贵的灵魂,其实只是掩盖这些兽性想法的伪装。
在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如果我们让自己的情感来引导我们的决定,我们会更加满意。
个人成就=20%的智力因素+80%的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就是情商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有着自己注定要完成的使命,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所以我们需要在前进的路上不断的去反思,不断的去理解。只有当我们明白了我们的使命,明白了我们奋斗的意义,我们才不会在众多的岔路中迷失方向,才会走得更加坚定。
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 ———尼采
自我的核心就在于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成熟的自我就必然是孤独的。埃里克森说,如果在青年阶段能够发展出积极的自我。那么,我们就能形成“忠诚的美德”。这里所说的“忠诚”是对自己的忠诚——不为别人而活,不为教条所限,追随自己的心灵;在一个不完善和不和谐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接纳这个世界,然后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向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荣格说,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而人们个性化的发生与成长是自然而然的,就像不同的种子最终开出的将是不同的花朵。对此,我们无须纠结,只须像佛陀释迦牟尼所说的那样:随性、随喜、随缘。
快乐并不可耻,相反,人生乃是一场狂欢,快乐才是生活的真正目标。这背后的哲学是,活在当下,热爱生活。
人的一生,唯控制二字。
人生艰难,唯控制二字。
控制感不需要假借外物,因为控制感的核心是对现在的把握。真正的控制感其实就是活在当下,不念过去,不畏未来,在群星闪耀的过去与无限可能的未来之间,是现在。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最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
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
不再问“那怎么可能”,而是问“为什么不能”?
美国心理学家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建议,通过重设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来实现延迟满足。他说,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而是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痛苦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行动是解决拖延症的唯一办法。
毁灭人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告诉他们还有明天。
我们无法控制这个世界,却可以控制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我们必须有强大的自尊,坚定的自信才能够打破常规做出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完成使命。最终实现自身的潜力。于是优秀的领导者、艺术家或者科学家就不得不面对冲突:一方面他有强烈的内驱力为这伟大的使命去实现自身的潜力;另一方面,他意识到,大众会把他的出众能力与宏大使命看成是一种冒犯,一种威胁。
自尊,以富裕的心理资本对抗贫穷的物质资本。
每当我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学习新的知识,迎接新的挑战。大脑的神经元突触会形成新的连接,于是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有能力。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在遇到挑战时,会自信的认为自己一定能克服困难,因此越战越远,最终走向成功。因为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提升能力,他们相信自己具有尚未展示的潜力,而困难和失败能帮助自己突破。激发潜力。
歌德说,一旦你信任了你自己,你就会明白怎样生活。一个自信的人才能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因为自信来源于我们与自身建立的一种良好关系,根据自己设立的内在使命,以自我奖惩的方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解。
当我们看到有人不断躁动,脾气暴躁,情绪起伏很大,就能推断他应该具有强烈的自卑感。
幸福来源于行动。在任何特定的环境里,无论这个环境多么糟糕,压力多么大,让人感到不自由,我们人类都永远拥有最后一个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
泰然自若并非真勇敢,真勇敢是带着害怕前行。学会接纳失败,明白失望、烦乱、悲伤,他们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部分。
在一个健康的、幸福的体系里,更重要的是拥有均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