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好人》

      仁科看过贾樟柯,我也去找了贾樟柯的电影。搜了《小武》和《站台》结果都没有搜到。有一点失落吧。在资源还没有这么紧张的时代,大概是在我高中那会,资源还是很好找的,网盘里大把大把的资源。现在是不好找咯。不过这也是对产权的一种保护吧。

        电影刚看到五十五分钟,出现了“酒”“茶”。弹幕都说应该是“烟酒茶糖”。虽然弹幕里有一些喷子说的话很难听。不过贾樟柯的电影也不算热门了,弹幕也没有那么难看。打开弹幕的好处大概就是有一种,不是一个人在看电影的感觉,还是不错的。

      “酒”是韩三明给自己舅舅的礼物,说这是老家带来的特产。自己十六年前花三千块买的老婆因为警察局解放,离开了。十六年后又出来找老婆和孩子。他去拆迁办找电脑档案员查,电脑死机了。他一路上有线索的找寻都是通过问人。我觉得这个蛮有意思的,就是现在我们这么依靠电子信息,当然现在的电子信息和那个时候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但是有一天就像电影里电脑死机一样的,如果我们的存储信息也出现了什么故障。也就像电影一样,这个时候科技就变得毫无意义了。还有一点就是小村小镇里信息就像一张无形的网,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存储器,都可以存储信息。也许是邻里纠葛,也许是陈年往事。但是城市不一样,我都不知道对门的是谁来自哪里。村里隔着几座山你都知道他家几口人都在干嘛,城里隔面墙你连他长什么样都不清楚。不过我妈妈也跟我说过她不喜欢农村,因为这种家中事无人不知,谁都来嚼舌根的日子让她觉得抑郁,觉得没有隐私。凡事都有双面吧,有人情味的地方就意味着隐私性不会很高。因为知道多感情元素才多。有隐私性的地方也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疏远。

      “茶”是沈红丈夫留下来的。她坐在茶摊上,自己拿出那包起码放了两年的茶叶。倒了很多。泡了一杯。接下去就是一个十六岁的小女孩拦住了她的去路。问她她们那儿是不是需要保姆。我总以为有钱就能去到你想去的地方。但我想,有些时候如果你对未来一无所知的时候,有一些看似简单的步骤,你却无法踏出第一步。那是别人眼里的一条路,但是在你这,你并不知道有这样一条路。所以总说长见识,那无非是让你自己知道的更多罢了。电影里还好几次放到沈红接水。到工厂的时候接水。到拆迁的地方也接水。工厂里那批和厂长吵架的人就是韩三名找到的卖身女一家来讨公道的工厂。你说,生活到底要变成一个什么样子,才能看着自己老婆接客。等着客人上门了自己就默不作声的走开。

      虽然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时隔十六年再去找自己的妻子女儿。十六年是多么漫长的时间。不过也显得弥足珍贵。现代都市过一晚就可能永不相见的爱情故事,和十六年也要跋山涉水见面的感情相比,实在是没有什么味道。从前车马很慢这句话还真是说得对。但也许在血浓于水的亲情面前,韩三明想念的应该是自己的骨肉吧。

      电影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比如“老鼠爱大米”“蝴蝶翩翩飞”这两首歌,其实我还是有印象的。在初中的时候,有一次秋游,我们就坐在学校包的公交车上,一个班的同学就大合唱这首歌。贾樟柯的这部电影在我的时间上看来,其实是不陌生的,也有一些怀旧的味道。

      拆迁在我的世界里也是真实发生过的。无论是小时候家附近的乱石堆。还是大学期间不停被拆除的垃圾街。还是现在路过的拆迁。这座城市一直在拆迁,一直在前进,一直在和过去告别。这当然是好事。只不过这些事也确实需要记录下来。城市的历史也是城市的一部分。城市不同的历史才让不同的地域散发着不同的风情万种。

      还有一些虽然看似与主线无关,但是穿插其中,让整部电影更丰满更有质感。开局的长镜头,众生象。拆迁的时候防疫人员来消毒。在拆迁办人们和拆迁主任吵架说没安排好,有贪污的嫌疑。拆迁队的小伙在打麻将,一个伙伴受伤了,就抄着家伙要去找人算账。看着这些感觉就觉得和五条人给我的感觉是相似的。是真实感。不是华丽的,不是最完美的,不是高档的,不是精心设计的,但是是真实的,是在身边的,是你我身上也会上演的故事。是接地气的。这大概就是五条人吸引我的地方吧。希望今天可以看完整部电影。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峡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