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行行重行行》运用了复沓的手法,以重词叠字开头,“重行行”是说走个不停,而两“行行”重叠,一是音乐节奏的延迟,二是有一种越走越远的画面感,把画面的距离拉得越来越长,而“各在天一涯”[if !supportFootnotes][1][endif]更是一个遥远的两处空间的对举。“相去万余里”和“道路阻且长”明明白白地点明空间距离。“与君生别离”和“道路阻且长”则是引用成辞,前者合《楚辞》“悲莫悲兮”,后者应《诗经》“道阻且长,暗示“从之”不得”。“胡马”、“越鸟”一南一北,又是一个空间的概念。“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一句,“日已”二字点出了时间的流逝,“远”既指时之久,又指地之远,在时空的变化中写出了思妇自身状态的变化,人因相思而日渐消瘦。“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也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时间本是一个客观物象,但因思念不得比无限拉长,又因沉浸相思恍惚不觉。全诗情真意切,抒写委婉尽致,先追叙初别,次写路远会难,再说自己的相思之苦和游子的行不顾返,最后向对方遥致深长的祝愿,情致缠绵。
《青青河畔草》以思怀妇人起兴,首二句写春天景色,次四句写女子的姿容仪态,复次二句交代女子的身世,末二句抒怀感兴,情状生动,如珠玉流走。在这首诗中,有一个非常美的空间转换,先是青翠的河畔草,再转到郁郁苍苍的柳树,然后目光上楼,有一女子盈盈倚窗,美貌娟娟,素手纤纤,这是一个很美的长镜头,一点点地从河岸到园中到楼上,画面充满了明媚的春光。然后这个时候,美要被打破了——“荡子行不归”,春色骀荡,美人娇艳,只是离愁难缓。《西北有高楼》有一个类似的方位变换,感觉又稍有不同。吴淇《诗选定论》中称《西北有高楼》“惟此首最为悲酸”。“西北有高楼”,“弦歌声”从那里飘下来,弦歌的人是在那高楼上——那高楼高入云霄,可望而不可即。“三重阶”,楼不在地上而在台上。这里是一个从低处看高处的一个视角,便拉出了一种不可即的距离感和悲凉感——知音难求!
至于《涉江采芙蓉》,有一个类似于我们当代电影常用的蒙太奇的手法。“涉江采芙蓉,蓝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从对面曲揣其意”的表现手法,诗中各种物象都没有主人公的隐去,而是将男女主人公内心的独白在同一时间段展开,运用精巧的构思把画面组接起来。同一时间,两处空间转换,又有“远道”、“漫浩浩”在此间连接,有一种诗从对面飞来之感,浑然天成,又生出无限哀思与无奈。
此番种种,或是相思苦,或是“知音稀”,其实都是生命个体对生存状态的百般无奈。我们在宏大的时空与微小的个体的对比中,看到了人的渺小,正如在滚滚时潮中,无法反抗的社会形态和时代背景。
再有《冉冉孤生竹》,以花开有令反衬出聚散无常的悲哀,“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女主人公在相思中渐渐憔悴,深受时间流逝之煎熬。最后,女主人公安慰自己,“君亮持高节,贱妾亦何为”,但我们不难从这种自慰中看出她隐隐的担忧。而《明月何皎皎》一诗,把夜这个平静的时间段拉长,使人在徘徊、彷徨这些自己主动的动作消磨中感到内心自然而连续的思乡之苦。“愁思当告谁”一句表现的就是这种内在的对苦痛的感觉,不需要今昔两个环境的触发,看重的就是主体生命内发的对痛苦的体验。[if !supportFootnotes][2][endif]
而《今日良宴会》是听音讽谏的嘲世之作,它描绘了一个落魄失意的人激切地在发表言论的画面,他有着许多话想说,但在漫长的时间里,却只是过着庸常的日子,他心中有不同的声音响起,有什么在生长,在觉醒,于是他高呼,抨击着这个社会虚伪矫饰的世风。失路之悲,可谓谁言?在这极宏大与极微小的对抗中,我们又都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青青陵上柏》则是将个人放置在了永恒的宇宙中,“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空间忽然拉伸至天地,“天地一沙鸥”,我们在宇宙面前太过渺小,时光流逝飞快,我们的一生就像旅客匆匆远行一样,转瞬即逝。“陵上柏”、“涧中石”永恒长存,而人生难免短暂。诗人在结尾自嘲,道是“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只是愤懑不平之气,仍可见之一二呵!
至于《回车驾言迈》、《驱车上东门》二首,与《青青陵上柏》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坚”。《回车驾言迈》由时序的变化推移、客观景物的代谢更新而感叹人生短暂、年华易逝,最后归结到应及时立身、谋取荣名。《驱车上东门》前八句写死者,后十句写生者,道出人始终不能超越生死递送的规律,“人生忽如寄”,只是世上的一个过客,这个“寄”字,更是表述了生命的一种归属的方向,当人在这个无垠的宇宙中生出了“寄”的想法,既是茫然和怅惘,更是自我觉醒、思考生命的表现。这两首诗真切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失意人士在现实生活与理想追求之间的矛盾和苦闷心理,反映了动乱阴影下人们对现实与人生的看法。《生年不满百》的意旨也颇为相近,宣扬人生短促无常,应当及时行乐。此番种种,皆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莫大的联系。
人各有命,生死无常,“生年不满百”是人世间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但只有处于乱离时代,生活上找不到出路、生命活力无从发舒的人才会迫切地意识到这一问题是切身的而又是无可奈何的悲哀”[if !supportFootnotes][3][endif]。于是,汉魏之际,问药求仙之风开始流行,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摆脱现世的苦难和束缚,但“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现世终归是现实,空虚妄诞的幻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于是郁积在他们心头的沉重的人生苦闷就一发而为不可遏制的要求解放的呼声”[if !supportFootnotes][4][endif]——“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醉酒当歌,及时行乐。人生苦情,没有谁能走出生命苦短的解脱,在对生命价值的追寻中陷于迷茫,于是选择一种张扬的、放纵的方式去娱宴自己,这种思想似乎是庸俗而粗野的,它的气质是浪漫而颓废的,但其中却也蕴含着积极的因素——反抗传统的思想,在无可奈何的生命局限里,在痛苦的人生体验中,向生命的究极本质趋近,去探索,去追叙,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在光怪陆离的时空里,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微小喑哑对抗宏大的时代,觉醒自身的生命。
短歌微吟无需长,道是此中有真意。《古诗十九首》每一篇篇幅都不长,但寥寥几字,忽近忽远,忽大忽小,在时空的拉伸之中道尽世情,质朴纯真,情真意切。至于我们,也许确实无法去对抗宏大的时空,但是微小的声音也会有震动空气的力量,正是许多个体生命的觉醒,才会迎来时代的变幻。而在当下,我们需要的,就是学会用自己的声音说话。
参考文献:
[if !supportFootnotes][1][endif] 张永鑫,刘桂秋译注.汉诗选译[M].四川:巴蜀书社.1991
(文中对《古诗十九首》的引用皆出自此书,此后不一一赘述)
[if !supportFootnotes][2][endif] 马文琇.论古诗十九首时空拉伸背景下的悲剧意蕴[J].海峡教育研究,2018(01):40-45.
[if !supportFootnotes][3][endif] 张燕瑾,赵敏俐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选汉代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473
[if !supportFootnotes][4][endif]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