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需求阶梯的一个概念,这是一个产品人员创建的一个简单又有效的工具。 它结合了Simon Sinek的最佳创意,来自于他写的书《Start with Why》(从‘why’开始着手),以及Clay Christensen的需要做的工作框架(Frame of 'jobs to be done')的经典体系。
那么,如何确定产品背后的‘why’?
引用亚马逊总裁杰夫贝索斯的一句话:
“人们经常会问10年后世界会有什么不同,更重要的问题是什么会是相同的”
我们要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因为变化是一直存在的。
下面有4种适用于几乎所有消费者体验和产品的模型。 这些观点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在许多方面有重叠,但其中某一个观点能更多地呼应起其它的观点。
1.客户的稀缺资源
现在客户最稀缺的资源是什么? 是金钱,时间,精力这三个原素。
无意中看到一个这样的米姆(meme),这是一个很好的产品框架。
孩提时代,精力旺盛,时间充裕,每天只用完成作业就可以了,但是没有经济能力,大多数都来自父母给予。到的青年时代,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精力也还不错,却没有很多时间,这个时候大多数的人都是为了事业,工作而奋斗。到了老年时期,退休了,也不用为了工作,事业去忙着赚钱,却没有更多精力和体力。
通过这个米姆,贝索斯回答了“10年后世界什么是相同的”,亚马逊的客户总是想要更低的价格(金钱)和更有效率的快递(时间)。 亚马逊的战略是通过专注于这些核心客户需求而建立。
2.人类六大核心需求
这个概念是安东尼・罗宾提出的,他是一位成功学导师,当提到他的名字时,人们通常会回答两个阵营,要不就是“我爱他,他很棒”,要不就是“他就是邪教领袖,一个搞传销的”。 无论您的个人观点是什么,他书中提到对人类六大核心需求的框架体系仍然是一个经典。
- 确定性:对安全性,稳定性,可预测性,舒适性的需求。
- 不确定性/多样性:需要惊喜,兴奋,新奇,变化。
- 爱与联系:需要被社会依恋,被社会的认同, 感受到联系和爱。
- 意义:拥有自豪感,感到自己独一无二和被需要。
- 成长:个人成长,包括精神,情感,智力三方面。
- 贡献:保护他人,关心他人,服务他人。
有趣的是,安东尼认为,如果你的产品体现了其中的三个核心点,任何的体验,产品或者行为都会让人上瘾。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社交软件Facebook解决并且满足了:(1)爱与联系:通过网络与朋友的建立感情联系,(2)重要性:发布的内容得到了反馈,或者被赞。(3)多样性:客户永远不知道Feed流中会出现什么。
在其它领域也同样适用。
3.七宗罪
七宗罪相信很多人都熟悉,电影或文学作品都有不少描述过,许多产品也解决了七宗罪中的一个:
- 傲慢
- 贪婪
- 情欲
- 妒忌
- 暴食
- 懒惰
- 愤怒
产品只要针对这七宗罪中的一种,便能产生上瘾。 在这个体系框架中,Facebook解决了傲慢; 优步和亚马逊解决了懒惰和贪婪;大胃王密子君直播吃30斤小龙虾体现暴食等,还有一些案例和社会现象热点可以尝试参考看看还有哪些符合条件,不过不要在法律边缘性试探(微笑)。
4.人生的意义
最后一点,一些心理学家为人生的意义提供了框架:
- 对于弗洛伊德来说,是为了寻求快乐。
- 对于尼采来说,是对权力的追求。
- 对于弗兰克来说,是活出生命的意义。
人背后行为改变和认知偏差的一个关键原则是寻求快乐并避免痛苦。 在设计产品体验时,这一直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
我们看到一些产品服务的兴起,这些服务是专注于为客户寻求生命的意义,比如减压,面对情绪等等,正念冥想就属于这种,还有feed流这类给客户产生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