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确定

      每次一些家庭来评估,我都会让他们做我的评估量表。稀松平常的一件事,却让我看到了每个家庭的不一样。周末,我注意到一个家庭的特殊性,妈妈用她的手机扫码我的问卷星时,竟然要爸爸帮忙解码。看我诧异眼光,妈妈解释说,害怕孩子玩游戏,于是全家人的手机密码都掌握在爸爸手中。我当时笑了笑,我们家完全相反,我家三口的手机的都是一个密码,从来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我爱人不会查我手机,我也不用防小偷一样防孩子。当然,我也理解每个家庭不一样。没有想到,一次学习状态的评估,倒是这个破绽才是问题所在。

      周一上午一早,我留意到一条留言:“刘老师,我是某某妈妈,知道你很忙,但是还是忍不住打扰您。孩子周五从您那里出来,信心满满,但是睡了一晚上觉。突然变了,有平躺趋势,对手机的依恋太厉害了。这样下去,我都看不到希望了。刘老师,求您指点指点,救救孩子。”

      我想不起来周末有家庭求助手机管控问题啊?怎么会有这样的信息呢?我满腹疑惑。于是,约定下午通个话。通话时,我才想起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家庭。记得当时,评估孩子的自律性时,父母给到我的印象是,父母管得严,孩子也不玩。于是,我就问起来,你们家之前怎么管控手机的?妈妈说,之前爸爸给孩子买过一个手机,后来孩子玩得没有节制,爸爸一气之下把手机摔了。之后才有了我看到的这种情况,对孩子严加控制,结果就发现孩子总是说学习累,甚至好几次提到不想上学,一个人蔫不拉几的。

      我不止一次听过类似的故事,从一个极端(买手机)到另一个极端(禁手机),此类管控最为无效,还容易出问题。这就相当于,给了一个人抽鸦片,然后又断供。貌似这是毒贩钓鱼常用的伎俩,从我多年的临床实践来看,后患无穷。

      焦虑源自不确定。当一个孩子体会过游戏的快感,求之不得,不知何时可玩,他就会魂不守舍。躺平既是他情绪的真实反应,也是潜意识里与父母抗争。解决之道,就要给予孩子确定感。人类自从来到这星球,其实就是一部从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确定的历史。不信你去看,从迷信到宗教再到现代科学,不就是如此吗?

      给别人制造不确定感的人都是令人可憎可恨的。夫妻之间,恩恩爱爱一辈子,一方突然选择人间蒸发,留给另一方“此恨绵绵无绝期”。人贩子最可恨之处,就在于让父母时刻活在焦虑、担心之中,吃口饭惦记孩子吃得好吗?变天了,担忧孩子穿不暖。如果你是员工,你们老板高兴就初一发工资,不高兴就三两个月都不发工资,你能干长久吗?

      记得去年有个妈妈电话求助。为了择校,这个妈妈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房子陪读。原来那个家距离学校约摸二十公里,全家只有周末回去住。妈妈看孩子玩PAD有点过,于是,一言不发将手机藏在自家车上。到了约定的手机时间,孩子找不到,妈妈不动声色、装聋作哑。有些妈妈很天真,以为孩子没有手机玩,就会认真学习,那是不可能的。即使坐在那儿,也是魂不守舍的。数次交锋之后,后来出大事了。去年冬天,最冷那几天,大雪纷飞,妈妈去学校接孩子,发现孩子不见了。问老师,老师说孩子们早就离校了。孩子会去哪儿了呢?会不会有危险?尤其是这么冷的天,真要出事了怎么办?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妈妈慌了,于是报了警。结果,在警方的帮助下,发现孩子步行在回自己家的路上。原来,孩子认为PAD有可能拉在自己家里,于是一言不发(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决定徒步回自己家里找PAD。此事可见不确定会给一个人带来多大的焦虑,魂不守舍,即便严寒的天也阻挡不了他的决心(寻找确定感)。

      解决之道就是给人确定感,确定玩手机的具体规则,双方依照规则行事。如果规则明晰,大家都按规则办事,相信社会也会太平不少。千万不要出尔反尔,高兴甚至给孩子买手机,看孩子守规则不好,又希望孩子断舍离。那是不可能的!你什么时候看过一个国家没有法律、一家公司没有制度能存活下来的?

秉持全人教育理念

刘启辉,青岛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已出版畅销书《学习好其实并不难》《其实你不懂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