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4清明特辑:直面骄阳的三个礼物 24-1

清明特辑:直面骄阳的三个礼物

古典亲述

你好,我是古典,这是我之前为清明节特别准备的生死学主题的内容。尽管死亡在个人感受和文化氛围里,都是一个比较禁忌的话题。不过事实上讨论生死可以让我们以更丰富更清醒的方式重返人生,所以我还是希望在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在,能直面这个可能让人不那么舒服的话题,和你聊聊人生的退出机制。

不管你谈不谈,死亡都距离你很近。中国人2013年的死亡率是千分之7.16,人数近千万,如果每位逝者都有6位亲人,10位相关者,每年受到死亡冲击的人就是1.6亿。环顾一下你身边的故事,你一定在过去三个月受到过死亡消息的冲击。我们父母那代人更是这样,常常收到谁谁谁离开的消息。

这种状况距离我们自己也并不远——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总量将会超过4亿,这是我们避不开的趋势,但大部分人还是选择避而不谈。

小时候过年不小心讲了“不好的话”,会被善意的打嘴巴。生活中间遇到和死亡相关的事,都会绕开走,怕沾到“晦气”。而我最后悔的一件事是,我的外婆80多的时候常跟我说:“典典,假如我死了……”可每次刚一开头,都会被我和妈妈打断:“你莫乱想咯,你能活到一百岁。”

我的外婆是在一个冬天的晚上突然离开的,我和妈妈坐在她房间,哭过以后,我们多想听听外婆当年没讲完的话,可是没有人能回答了。

我们为什么怕死?

心理学家津巴多在《津巴多的时间心理学》把时间分为“过去”、“未来”和“超未来”。过去的过去了,未来是指从现在到死,而死后的时间是超未来。科学解决的是未来的问题,宗教和哲学解决了超未来的问题。

我们对死亡的恐惧主要有三个: 害怕死得痛苦、害怕死后的未知、害怕死后很多遗憾无法弥补 。

大家在脑子里一定脑补过类似的场景——躺在床上,疾病缠身,痛苦得要死;要不就是死后孤独地躺在一个密闭空间,手脚都不能动……周围的人来来去去,但是他们都永远听不到你说话了。

我问过好多身边的人,他们都有这种对死亡的恐惧——这种感觉产生的年龄从3岁到30多岁不等——还有的人是因为家人和朋友的离去,突然唤醒了这种恐惧。

活在城市里的人对死亡更加恐惧,这可能与城市化和现代医疗有关。过去农业时代,死亡并不那么突然和神秘,很多老太太六十岁就会打一口棺材放家里,每年刷一遍漆,每年过年还穿上寿衣试试身,这是对死亡的潜意识接纳;大部分人死在家里,埋在地里。那个时候,死亡和人很亲近。

但是城市化以后的死亡则变得神秘和被禁忌。人们很少目睹死亡,眼看不行了,就会被送到医院——全身插上管子用来延长质量不高的生命,ICU病房每天只有30分钟探视,患者面临孤独;死亡的人会被迅速带走,送到火葬场的一个小锅炉。等你回过神,活生生的人就变成一小盒儿灰了。

这就是人性—— 好的东西越藏越想要,而不好的东西越藏越恐怖。

越怕,越糟糕

我们越来越恐惧死亡,以至于我们不敢、不能、不好意思提这个事——死亡像是房间里的一只大象——谁都知道他存在,就是没人敢提。

西谚说,看得见的魔鬼比看不见的更可怕。其实越不提越糟糕。比方说,中国人的医疗费用有75%都花在了临终前的3个月生命维系上。一个中产家庭亲人去世在医院里花费近20万。而同样一笔钱如果按照每年5000元投入到保健、保险和体检中,够花40年。

如果我们能更放开得聊生死,会不会让自己离开世界前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其实更大的损失不是在生命结束前的阶段,而是每一个恐惧的“现在”。一个点状的恐惧如果没有被好好处理,就会变成长期弥漫在周围的焦虑——

我们醉生梦死、喝酒喝嗨、跳到力竭,爱得撕心裂肺,努力证明自己存在,其实都是死亡焦虑。

人到中年,早上起床,突然发现自己一事无成,终于活成了一个自己年少时最不屑的那种庸碌之辈。于是中年危机爆发了。这也是死亡焦虑。

我们把一事无成的焦虑传给孩子,希望他们比你更好,希望他们成才,于是你自己舍不得买贵的衣服,给孩子报培训班却一掷千金。这也是死亡焦虑。

这种焦虑蔓延在你人生的每个阶段,成为生命的底色—— 你害怕自己没真正活过,就死了。

欧文亚隆在《直视骄阳》中打过一个比方:“死亡就像刺眼的阳光,直视骄阳不免带来痛楚,但躲避并不能让它自动消失;相反,即使不看它,它也笼罩着你的时时刻刻,甚至或明或暗地驱使着你的行为、选择。”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直视骄阳。

三个礼物

1. 想明白退出机制,你就踏实了

我自己也做一些投资。和盈利同样重要的一个思考就是退出机制——做好了,什么时候可以变现?做不好该怎么清算?讨论的过程虽然不舒服,但是聊完以后,大家都清爽了,认真回去干活。

思考死亡,就是思考退出机制——一旦想通了,也会让你更加安心回去生活。

史铁生在壮年双脚残疾,在地坛天天晃荡,数次想到自杀,他在书里写:

“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史铁生《我与地坛》)

装安全带不是为了更好地撞车,而是为了更好地开车啊。

这是直面骄阳带给我们的第一个价值——安宁。

2. 活在当下,珍惜身边的人

生命是脆弱的、渺小的、短暂的,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很多人经历过鬼门关,往往会变得平和,宁静,珍视当下。

李开复在《向死而生》里提到过死亡给他的7个学分。

健康无价;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理由;

珍惜缘分,学会感恩和爱;

学会如何生活,活在当下;

经得住诱惑;

人人平等,善待每一个人;

我们的人生究竟是为什么?

日本茶道的核心之一“一期一会”也是这个意思——“一期”是人的一生,“一会”是仅有一次的相会,所以,我们当以这种心态对人对物。

这是直面骄阳带给我们的第二个价值——珍惜。

3. 创造人生

意识到生命短暂、脆弱又渺小。我们才更有紧迫感用好生命;有危机感保护好自己;有使命感做点大事。

这是直面骄阳给我们最大的好处,我们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

死都不怕了,还怕活吗?

直面骄阳,天天向上。

今日回顾

为什么我们害怕死亡,死亡有哪三种恐惧?

为什么说死亡的恐惧不处理,反而会更焦虑?

直面骄阳的三个礼物是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6-14清明特辑:直面骄阳的三个礼物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