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十个矛盾,是在创业中对人性的挑战!

在对创业企业进行走访的过程中,在与创业者的深度访谈中,我们有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创业是对自己的一种巨大考验,甚至是在挑战自己的人性。

创业者都是优秀的,但要创业成功,创业者必须变得更全面和均衡。

比如创业者要有无敌的自信,善于坚持,有激情,有强大的执行力。但这些都蕴含着“坑”,不能一味强调自信的同时还需要谦卑,坚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变通,激情需要用理性来纠偏,执行力需要战略思考能力来指导。

这个世界对创业者的要求极高,需要他们是复合型的,多面的,有弹性的。这看起来很反人性。

想创业的人很多,去真正创业的很少,创业获得大成功的极少。就是因为创业是一个反人性的“坑”,你要能从这个“坑”里面爬出来。

人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企业的成长首先是创业者的成长。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矛盾的事情?这里总结了创业过程中有这十大矛盾在考验着创业者的人性。

矛盾一:感性浪漫和理性冷静

很多人尤其是长辈无法理解为什么名校毕业生要去选择创业。因为创业明摆着会很辛苦,很有压力,而且成功率低。一边是可以好好地做一份体面的工作,有稳当的收入和安定的生活;一边是用无价的青春和时间成本,去赌一个小概率的成功。在“理性”的人看来,这不难做出选择。

但创业者往往不会这么现实和理性,他们是感性的,甚至是冲动的。

从某个时刻开始,他们就蕴藏着一颗创业的心,这颗心是浪漫的、感性的,无法用太多现实利益衡量的。它在不眠不休地跳动着,让人无法压制,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最终不顾一切地迸发出火一般的热情:我要创业!

创业者要做的是改变世界,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创业,来推动某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这是如此的浪漫和激动人心。

真正的创业者都有过这种体验:忙得不可开交,但浑身上下有着用不完的力气,很累也很兴奋。到了晚上甚至又会为了自己一个新的想法激动得睡不着觉。整个生命处于一种燃烧的状态。但是燃烧不加控制会焚毁一切。创业者又必须是理性的,要善于分析冰冷的数据,要有清晰坚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能信马由缰,常常要压制自己,甚至不讲感情,只讲是非对错。

创业来不得半点虚假,你认知达不到,选择的方向和模式就会出问题;你的市场能力不行,销售就是做不起来;你的管理能力不行,团队建立不起来,公司强大不起来。

每一步选择,每一个举措,都是需要创业者绝对的冷静和理性。走错一步,都是血和泪的代价。对了就继续走下去,错了就得趴下,就是这么冷酷无情。

而到了山穷水尽,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可能理性又不起作用了,感性重新掌控了自己,有一个不讲道理的声音在对自己说:无论如何,要坚持下去,不能放弃,再坚持一下! 创业者就是在冰水和火焰中穿越,逐步有了一种超凡的能力,将自己的感性和理性结合好。这就好比是“可控核裂变”,将源自内心热情火焰与澎湃动力,用理性来控制好发挥好。关键时刻既要有舍我其谁。不顾一切、不留退路的豪迈拼搏精神,同时具备极致的理性,心平如镜、实事求是、尊重市场、尊重规律。

这很反人性。创业者不能陷人自我陶醉和感动,更不能陷人悲情。这些其实没用,所有付出未必能有成效。选择对的事情做,比做对事情更重要。

矛盾二:自信刚毅与谦逊温和

创业者需要强大的自信甚至是自大。相信自己看准了发展的趋势,能建立自己的一席之地;相信自己能整合配置好资源,有更高效的解决问题方式;相信自己能组织管理好团队,产生高效能,在效率上超越竞争对手。

不自信的人是无法创业的,创业者往往会自信过度。其实有的人很聪明、能力很强,但他们和创业者之间,就是差一点勇气。

自信和刚毅帮助创业者保持强大,否则扛不住这么多压力,受不了这么多挫折,耐不了这么多付出。同时,还是团队的灵魂,公司的主心骨,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面临市场的竞争对手,要有狼性,要敢于应战,勇于胜利。

有位90后创业者说,他会勇猛地去打击对手,但打击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合作,为了共生共赢。但只有先拼先打,对手才会尊重你,双方才会更加了解对方。

相信自己,敢打敢拼,正是创业者所需要的可贵品质。

但创业者又得是谦逊而温和的。创业毕竟不是战场,是为了改变世界,让世界更美好,-颗温和温暖的心,才会想着改变世界,通过自己的创业,让这个社会更好。

无论对待投资人,对待合作伙伴,对待自己的团队和员工,往往都是温和而谦逊的。

创业者需要成为一头仁慈的狮子。是的,既不是仁慈的绵羊,也不是勇猛的狮子。而是仁慈的狮子,看起来是温和的,但其实是狮子。要做到这点,也很反人性。

矛盾三:专注坚持与灵活变通

几乎所有创业成功的人,都会说到一句话,创业要坚持。

尤其是在看不到希望,山穷水尽,甚至众叛亲离的时候,仍然在坚持,这是一种罕见的品质,是凡人和英雄的差距所在。

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在《创业36条军规》中说:“人和人之间最本质的差别是心力的差别。”能够比你的敌人、比你对手多坚持一分钟,你可能就是成功的人。乔。吉拉德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中说:“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成功和放弃。”他们描述的就是心力。

但坚持真的是灵丹妙药吗?如果只要坚持死磕做下去,就能成功,那创业的失败率就不会这么高了。

其实对坚持理解的偏差,也是创业中的一个大坑。

明明是方向性的错误,不懂得反思纠正,却还在消耗大量资料 ,这不是坚持,而是固执。坚持,是对目标和梦想的执着,而不是对方法的固执。

创业者必须是很能坚持的人,首先是信念的坚持,坚定地,固执地,顽强地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容易轻信和被说服、被影响。否则当不了创业公司的主心骨和定海神针。

创业者又必须是“善变"的,观念和认知保持透明和开放,能不断汲取外界营养,达成自身的迭代升级。

创业者必须要有自己的想法,没有想法的人也不会去创业,正因为自己对这个世界和社会有更美好的构思,才会去创业。相信自己能在某个领域做得更好。

但其实每个人的大多数想法经常都是错的。去创业了,去实践了才发现,其实不是别人没想到,没自己聪明。而是自己不了解情况,信息掌握不够全面。不是别人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而是那种方案不可行。

有想法,能坚持自己的想法,是创业的门槛,但这远远不够,真正的考验是懂得反思和自省,批判自己、调整自己,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创业者。

创业者一定要有很强的自信和信念,要相信自己绝对是“对”的。但同时又要清醒地知道自己肯定是“错”的。也就是说自己的观念、观点、想法和认知,并不是完美的,在现实情况下,是需要不断调整和升级的。

很多人的观念和认知一旦形成,很难与时俱进。很少有人能不断调整进化自己的固有观念和认知,因为这很痛苦,很反人性。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坚持,创业尤其需要坚持。

但坚持不是盲目地蛮干,也不是不思进取地维持,而是一个不断思考、行动和突破的动态过程。有个词叫“咬牙坚持”,给人误解,好像只要死扛着就行,这其实这解决不了问题。心中的信念不能变,要坚持,比如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但可以先松开口,观察在哪里下嘴,然后去尝试,这边不行就再换位置。牙咬不动就用工具,自己不行就请人 

一起来努力。

创始需要方法论,如果一个项目迟迟不能获得发展,一种模式在市场上长久不能获得认可。这时就需要警惕了,- -定是有地方出了问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

阿里巴巴前CEO卫哲透露,自己看过2001年马云写给软银的商业计划书。到今天,除了那一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没有变,其他的生意模式、业务战略全变了。成功的创业大方向不变,但是如何实施去达成大方向的小方向是经常要变的,甚至是肯定要变的。“中供体系”是阿里巴巴第一个赚钱的产品,但在成功之前,试过23个不同的方向,直到第24个,让阿里巴巴活下来了。马云那个“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诗和远方一直都在,但苟且活下来的具体方式想了23次还活不下来,直到第24次尝试才活下来。

前面提到过的成龙,就非常善于总结和反思。他将自己最初申请创业基金时候的商业计划书,复印了好多本,放在显眼的地方。每次做决定之前,都去看看,能让他冷静地思考自己的决定是否足够周详,是不是已经充分了解了细节,是不是还会重蹈覆辙。

一位毕业于“网红”创业者说:“最牛的创业者,就是一旦发现方向不对,能刹车重来。这真不是容易的事儿,沉没资金、沉没时间,加上行为惯性,能在前方尚有坦途的时候戛然而止,那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智慧。”

矛盾四:战术执行与战略思考

想做一件事情和做成一件事情,中间存在巨大的鸿沟,这就是最考验创业者的试金石——执行力。

有一个想法容易,但真正去做的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现实问题,也会有大量的细节。如何处理,都事关成败。

因而,执行力是创业者最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在走访创业企业的过程中,有不少创业者认为,创业开始之前,很多事情都是想不清楚,看不清楚的,别想太多,先干起来。走起来才会发现问题,才会遇到机会,摸着石头过河,逐步发展。

但也有人认为,一定要先想好,再上路,开弓没有回头箭。

没有想清楚贸然去做,代价会很大。就像还不会游泳,不熟悉水情,就跳下去,自然凶多吉少。

执行力强的人,往往不会想得太多,不会瞻前顾后。而战略思考能力强的人,可能执行力会比较弱,因为他们更擅于思考。而创业者,需要这两方面都具备。

战略上,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趋势和变化,能找出事先路径,能考虑到需要的资源以及会遇到的困难。《孙子兵法》最强调战略,一定要想到,最理想的状态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猎豹移动创始人傅盛认为,战略比执行重要得多,好的战略其实充分考虑到执行了,不会太依赖执行,要把自己和团队的执行能力先考虑进去。

同时创业者必须有强悍的执行力,而且是带领着团队来实施战略。

低着头可以猛冲,抬着头很难跑得快。但创业对人的要求,就是要抬着头猛冲,战略和执行要兼顾。

矛盾五:迎合跟随与独特创新

在创业过程中,比较快解决生存问题的公司,往往一开始是采取跟随策略的。就是学习市场中做得比较好的公司,学习他们的市场定位和经营手段。

对消费者和客户,也是采取迎合的方法,提供最能满足他们的产品,满足他们的刚需。

但如果是这样,就产生不了苹果公司,产生不了谷歌。

腾讯QQ的成功,学习跟随了ICQ,但之后自己进行了大量的独特创新;百度亦是如此,一开始和谷歌是如此相像,但之后在中文搜索领域积累出自己独特的优势。

模仿和创新,是创业者需要永恒面对的矛盾。跟随学习同行,迎合满足客户,是最安全的策略。但一旦创始人习惯这样,就会丧失创新能力。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来获得同行所不具备的效率,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体验。

但过于注重创新,可能都活不到成功的那一天,很容易会成为先烈,而竞争对手会汲取自己的教训,获得更好的发展。

有创业者说过,曾经很为自己的高学历自豪,觉得作为博士任何项目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所以刚开始,为了证明自己团队的能力,他们专门接一些高难度、有挑战的项目,但是后来逐步发现,这样的项目做好了也不一定赚钱,而且高难度同时存在着高风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需要的是降低风险的同时寻求高回报。

跟随迎合还是创新引领,是创业者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在生存与发展中进行平衡。

矛盾六:自我完善与团队培养

公司背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任何创业都起源于创始人的思想。创业公司遇到的最大瓶颈其实也是创始人本身。因而如何强调创业者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在最关键的时刻,都需要创始人来做出正确的决策。来承担最大的压力。

如果创始人失去创业的斗志,公司失去灵魂人物,这家公司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但公司之所以称之为“公”司,因为它是一个团队。没有哪个大公司是靠创始人一个人做起来的,成功的企业必定有强大的团队,在研发、市场、销售、管理、客服等每个环节,都有强有力的团队支撑。

什么都靠自己做,一定是小公司的做法。大格局的创业者,会把培养团队放在战略位置。

但什么时候需要自己来,什么事情需要交给团队做呢?创业者都有这种体会,如果某项工作,自己不深人,往往就会走偏,违背自己的初衷;而自己一旦深入进去,会影响团队的积极性和能力发展。这是一对棘手的矛盾,需要创业者运用科学加艺术的手段来平衡。

矛盾七:谨慎小心与大胆布局

创业者的资源是极其有限的。一开始,必须在资源耗尽之前找到商业模式,获取后续生存发展的根基。之后每一步,也都得小心谨慎。创业好比建造一座房子,需要很多的资源和努力,而毁灭房子,可能只需要一根火柴。拥有“小心驶得万年船”心态是创业者的基本功。

但如果只是这样,企业也会发展不起来。

在采访过程中,就有多位创业者表示,因为太过于小心,没有抓住机会大胆布局,导致发展不够快,或被竞争对手抢得先机。

有创业者谈到,创业初期令他影响深刻的一件事情:2013年年底,一个非常重要的客户抛给他们一个似乎无法完成的服务合同,两个月内帮他们的一个项目取得国家绿色建筑三星标识认证。考虑再三,过于谨慎的雷勇放弃了这项合同。但之后跟踪这个项目发现,后来接手的公司也没能按期完成,但他们用努力付出向业主证实了这项工作客观上存在无法完成性,更重要的是取得了业主的信任,致使业主后续接连几个项目都直接选择了他们作为咨询公司。从中雷勇吸取了深刻的教训,意识到胆识和魄力对于一个创业者的重要性。

也有创业者也谈到过,自己觉得比较遗憾的是2015至2016年,在经营上偏保守。当时手。上其实是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的,但市场投入和研发投入都不够。到了2017年,机器人领域发展非常迅猛,自己由于之前没有提前布局,没有去提前研发,导致未能进入这个市场。后来虽然也进去了,但很难再进入主流核心客户的供应体系。

有创业者也曾面临一个机会,但由于看不准,不敢大举进人,结果错过了迅猛发展的机会。当然,机会还会有,这些创业者都是非常优秀,懂得分析和反思的。相信他们今后会更好地平衡好“谨慎小心”与“大胆布局"这对矛盾。

矛盾八:广博高远与专注深耕

优秀的创业者必定有广博的视野、宏大的格局,看到技术的趋势,行业发展的趋势,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在这个趋势里面,自己能做什么?这是一个创业的原点。

眼界宽广、格局宏大,但又不好高骛远,而是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

有的创业者三句不离马云,对BAT了如指掌。但对自己的事业,言之不详。学别人的本事,听别人的故事,最终是为了做好自己的小事。

有过十年创业经历的“创业老兵”陈凯说过:专注是一种能力。那些牛人,都是很早就专注在一个领域持续深耕的。有的人天生就具备这种能力,而有的人走过很多弯路,头破血流之后才顿悟。

确实,创业门槛越来越高的今天,只有在一个领域深耕才能完全吃透,拥有别人无法企及的认知和优势,建立起专业壁垒,获取最大的价值。

一个优秀而全面的人,他既像钟表一样,能够做精细的思考和工作;又能像云朵一样,思维发散宏大。

某团队正是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才会决定去做移动软件开发。但这远远不够,能看到行业发展机会的人很多,是否能成功还要看是否能专注于一个细分定位,深度介入,形成自己独特的专业优势,这样才能建立起创业的基石。

矛盾九:追求自由和习惯束缚

创业者都是热爱自由的,甚至创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自由:财务自由、思想自由和精神自由。有不少创业者都表示,自己无法容忍固定在一个地方工作,或者听命于别人工作。说得直接一点,创业者不想有“老板”,想自己掌控最终的决策权。

但创业者一旦开始创业,又会感觉到,创业之后不是没有老板了,是老板变多了,每一个客户都是自己的“老板”,要尽力服务好他们。同时,投资人甚至合作伙伴和员工,也都是自己的“老板”,因为他们]的话也得听,也得照顾到。

至于时间上,工作尚且有休息时间,创业往往是没有休息时间的,更加“不自由”了。因为创业会忙得没有时间休息,身体不自由,时间不自由;同时为了公司发展,不得不慎言谨行,言行不自由。感觉时刻都在“戴着镣铐跳舞"。尤其是获得投资人的投资后,更是处处受到限制。

其实创业是 一场修行,艰苦的磨砺之后,方能享受自由,一个全新的自己,所能拥有的驾驭感、掌控感,是一种高层次的自由。

人性是都是喜欢舒适的、正面的。积极的心理满足感。而创业给你带来的是不舒适感,担忧、压力、苦恼。困难和障碍。在解决这些困难之后,获得心理满足感,实现高层次的舒适感。

创业者必须从自由到不自由,习惯被束缚,最终实现真正的自由。

矛盾十:积极乐观与悲观焦虑

创业者往往都是乐天派,他们相信世界是美好的,相信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相信在这其中有自己的创业机会。

即使在遭遇挫折和失败之时,内心还是不会熄灭对未来美好憧憬的火焰。但盲目乐观,是创业者的危险思维模式。有时候悲观思维能提高自己的警觉性,对可能会到来的危机做好布局。

很多著名的创业者,都极具悲观焦虑情绪。比如比尔·盖茨说过一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普通人可能无法理解这种说法,庞大如微软,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与办公软件的霸主,看似坚如磐石,难道会离破产这么近?

而在中国,令人敬畏的高科技巨头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更是一位著名的悲观主义者。在华为以狼性文化飞速发展的同时,任正非始终强调:企业发展中要时刻存有危机意识,即“惶者才能生存”。他先后写过《华为的红旗能打多久》《活下去是企业的硬道理》《华为的冬天》等一系列警醒员工的著名文章。

他表示:“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

正因为领头人有如此的悲观焦虑情绪,如此的危机感,拥有17万名员工的华为才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和骄傲,永远在路上拼搏。只有这样,华为方能27年来一路高歌猛进,创造着各种各样令人瞠目结舌的商业神话。

可见“悲观焦虑”可能也是创业者的一种思想天赋,与“积极乐观”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十个矛盾,是在创业中对人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