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之太后恩宠

苏东坡总是能得到历朝皇后的恩宠,仁宗皇后救了他的命,英宗皇后重用他得势,最后也是神宗皇后下诣让他回京都,而没有客死蛮荒。

自从近两年的变故和漂泊,终于回到京都,并在短短八个月内连升三级,从七级最后止于三级翰林,为皇帝草拟诏书,年龄四十九岁,如日中天。

担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永远都是最高学者担任,也是担任宰相的前一步,苏东坡的才华自然胜任,但也让我想起人得志的“三个条件”,一,你自己得行,二有人说你行,三说你的人行。苏东坡达到人生高峰自然都具备了。他在职期间, 拟了约有八百道圣诣,现在有幸都有收藏,因为小时候的功底,引经据史,例证譬喻,真是信手拈来。后来另有一位洪学士接他职位,问老仆我与苏东坡如何?老仆回答的意思是,苏东坡的文章并不见得比您美,但他从来不查书籍史料。

说起这个职位是为皇帝拟招书,是单日在夜里值班草拟圣诣(因为第二天上早朝时用),双日发布,所以经常晚上或夜里工作,也让苏东坡与小皇帝(不到十岁)和太后非常的接近,都是由太后口述,再用极为典雅庄严的文体写出来。

在这段期间,苏夫人和朝云,两个小儿子都在身边,长子苏迈己经在外做一个小官了。过着京都奢华的生活,还经常在家宴请好友,因为这个职位想必上门的人自然也多了许多。单位和家离的也不远,生活有规律,还天天练习养生之道及瑜伽,每天必梳发一百次。早朝完毕就带一家人逛商店买东西等。

奢侈豪华的生活及黄州朴质的生活之间,从幸福的角度并没有太大不同。人往往不看重职位时,事业可能就来了,越想谋个差事,往往又找不到合适的,对苏东坡来说高官的快乐也不见得就比当时“农民”的快乐就多。只是看每个人的关注点在哪罢了。所以快乐与钱并不是有必然的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东坡传之太后恩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