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父母大爱更是无数诗人歌颂的主题。所有离家在外的人更是对父母之爱和思念体会的更加深刻
。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但是对于父母的恩情确实感受不深。去年我从遥远的中国来的英国读书,我无数次感受孤独,无数次面对困难的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父母之爱,家庭的温暖。特别是中国新年来临的时候,我更加加深了对父母的思念。在中国的除夕晚上,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在中国,无论每个人身在何处,都会在这个时刻回家,与家人团聚。而在举国同庆,万人相聚的时刻,我们却是在上课。当父母给我发来年夜饭的照片,告诉我给我也盛了一碗饭的时候,我几乎都快哭了。我们中国有句古语叫“儿行千里母担忧”在英国的日子里,在和父母的无数次视频通话里,我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牵挂和爱护。在我最困难无助的时候,是父母的温暖的话语给了我力量。使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英国战斗,我的身后永远有家人的支持。所以我就想写一首表达对父母感恩和思念的诗歌。
一、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歌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思念,本来是大家可以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平庸,就是抽象化的空洞。本诗歌遥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大树、大船、灯塔和风筝。他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对不是简单,而是明朗、准确;所谓丰富,是指他们的内容含蓄而有感染力,可以诱发读者的想象力。
1、 把抽象的情感具象化是本诗歌的第一大特点,我用大树、大船、灯塔来形容父母之爱,用放飞的风筝来形容远走的自己和父母的牵挂。用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爱和思念具体化了,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自己远在异国,思念家中父母的情感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
2、 本诗歌的第二个特点是以时间为顺序,以感情为线索的意象递进手法,将父母大爱依次比喻为大树、大船和灯塔,把自己出国求学比喻为放飞风筝。用“小时候、长大后、出国后、而现在”等时间顺序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全诗歌,概括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对父母的深深思念之情。比喻形象,结构严谨,很好的表达了本诗的中心。 写出了海外游子的思归之情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
二、 诗歌的形式美。本诗歌除了意象表现和意象递进的写作手法外,本诗歌的形式表现也很美。表现在结构美和音乐美。
1、 结构美。《思念》在形式上相对统一、匀称;段落、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现对比较和谐对称。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把思念家乡的感情很好的表达出来。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2、 音乐美。《思念》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反复的旋律。其中的“父母是”三次重复,加之三段中“茂盛的、坚固的、高高的”等修饰词在同一位置上的使用,还有“一颗、一艘、一座”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歌的语言功力,而且加强了全诗歌的韵律之美。
三、选题之美。对家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我在叙述自己思乡的感情基础上,将这种情感体验流露到所有海外游子思乡的心声中,将这种乡愁的中华民族本性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灵的殿堂里。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父母的思念、父母对孩子的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佳节来临,渴望亲人团聚的“中国情结”。
圣诞节回家,爸妈就跟对我小时候一样,恨不得将所有的家乡美食,用短短几天全部塞进自己的胃里。还有人说,从来不敢轻易说自己爱吃什么,一旦说了,无论怎么难父母都会设法做到,并且接下来天天都会吃到这道菜,吃腻了都不好意思说。对于父母来讲,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就是他们最大的成就。对于孩子来讲,这样被人宠溺着的生活,一辈子可能再没有别人能给。今年我在国外,春节没回家,姑姑说爸妈几乎连年货都没买,准备年夜饭也浑身没劲。
团聚是中国人一个永远的“中国情结”。无论身在何处,在除夕这一天,都要回到家里团聚,除夕夜,家人一起做年夜饭,是中国人最富有亲情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些身在远方,甚至是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在这一天都会特别思念家人,渴望与家人团聚。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即特有的“中国情结”。
很喜欢一句话:“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从不以占有和索取为目的,从不以放手和分离而消存,也从不以距离和岁月而浓淡。”父母的爱一直在那里,不会因为时间而消减半分,反而在不断地相聚与别离中变得厚重。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如生命。
“有一种幸福叫回家”,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广大中国海外学子对祖国和家人的深情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