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离职之殇……

    近日听闻同事离职消息,心下震惊、惋惜、羡慕、郁闷,各种感觉五味杂陈……

    那是跟我们同时考编的,非常温润敦厚且极有才气的技术人才,当初他与老婆同是HW人,虽高薪,却因狼性文化无法顾家,为了家庭,他在事业上升期急刹车加入了公务员队伍,希望有份薪水不高但稳定可顾家顾孩子的工作。

    可优秀的人才哪里都稀缺,同事一入职即被选调市局,离家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因近几年系统不断改革上新,而单位常年人手不够,虽不在一起共事,却完全能想象到他的工作量之大。所幸外人看来,工作回报他也不错,连续几年被评为大局优秀工作者,获三等功一次,按常人看,是政治前途大好的有为青年。

    但去年看他偶尔发的圈里感慨:多年来,因夫妻一直加班加点工作,无人管理孩子,孩子现在的学习状态与成绩让他觉得很愧疚。当时我心下还曾叹息,他现在的状态与初衷背道而驰了,舍了高薪,加班却没少,这怕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吧?

    却怎么也没料到,他竟至如此地果决,两口子同时辞职,卖房,给孩子转学,回重庆安家定居了。他说,深圳过快的节奏容不下从容的生活,一个人工作养不了家,两个人工作顾不了孩,所以,在35岁的时候再次釜底抽薪,换一种生活。

    这类高学历、有专业技术的人,他们有自由选择生活的底气,可不圉于金钱名利、柴米油盐的生计凡俗。

    忽然又想到了一个街道办工作的朋友,科长干了八九年,日常工作认认真真、任劳任怨,去年借债在市内买了套老破小。装修时他别的都没要求,独独一定要有个可躺平的沙发跟大电视,平常工作太累,他想回家可以坐着、躺着看看球赛甚至睡觉。可现在新家住进一年半的时间了,不用说躺着看一次电视,能坐沙发的时间都屈指可数。

    疫情以来,离单位十几分钟的家成了他的旅馆,偶尔深夜回趟家都是深夜归,一早走,即使回家了,深夜两三点钟电话也是常态,而老婆又神经衰弱,惊醒就再难入睡,为了不打扰家人,多数时候索性在办公室沙发对付一下。老婆在企业同样也是,一周上六天班,经常加班到深夜,两个孩子完全丢给奶奶,老人吃饭总爱对付,一年来,叛逆期的大儿子与学前班的小儿子竟长成了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上初三的儿子学习也严重滑坡。有心让老婆辞职,可四十多岁学历一般的中年女性,一旦辞职,职业生涯也就基本到头了,但房贷、孩子、还有各自一大家子的生活都压在两口子身上,他还哪敢豪气跟老婆说辞职?

    再看身边基层单位的多数同事、朋友都跟这个朋友一样,为了成就深圳速度、深圳服务、深圳发展,对外展示深圳的亮丽名片,在各自的基层岗位上,发挥螺丝钉精神,各司其职,高效付出,这两年尤其超负荷,每天陀螺一样的没有上下班时间,工作手机24小时不间断,很多人身体累出了各种毛病,家庭基本无法照顾。但大家其实都不怎么敢说累,只能低调地疲惫,总有各种声音在说,累了干嘛不辞职?跟我换我乐意。的确,比起风雨泥泞的不易,这算是一个让很多人心生羡慕的工作。

    但其实,一帮有学历也有干劲的人,历经大浪淘沙,层层筛选,才换了这份工作。对多数人来说,追求的不外是一份稳定、幸福指数相对较高的生活吧——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在深圳的土地上努力、有时间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享受着深圳的福利,但现在的工作状态,也的确压榨了生活的幸福指数。

    “一天一座楼”“一日一变化”“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深圳速度与深圳文明,需要万万千千深圳人日夜舍小家、顾大家,长期一线奋战的激情与努力、汗水与血泪的成就,而各个基层民生部门是百姓安居幸福、城市良性运转的保障基石,这个组织里的大批人主动被动地在历史洪流中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繁重的工作,往大里说,服务担当,往小里说,干好本职。

    这个群体承担着最琐碎的工作,如链条上的螺钉,似乎也没有产出不可替代的价值,常碌碌无所出,个中辛酸也就“不足为外人道”。虽也不乏“位卑未敢忘忧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家国情怀,只是工作挤占了修身齐家的时空,而“于心安处是吾乡”,体健家齐,吾心方安。

    有人如同事一样果决选择了离开,但多数人选择了主动或被动的坚守,继续着热情微笑对外、疲累倦怠于内的日子……当然,深圳很多行业很多岗位都有同样的疲惫甚至更甚。

    因疲惫而倦怠,终是种双输的姿态。期待有一天,在深圳速度与激情的使命下,个人的步子可能会慢一点,再慢一点,有低头做事的热情,更有仰头看天的淡定,偶尔可驻足停留,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同事离职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