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表达篇】技术类汇报:结论先行,让老板不错过

Why-结论先行

在我写这个文章的同时,公司内部举行了首届属于工程师们的辩论,在现场听得让我着急,心里想着“结论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快抛出来”。但工程师们仿佛都不懂“结论先行”,一句“我方认为”都没有出现,简直欲哭无泪。这仅仅是个无关痛痒的辩论比赛,但是在职场,真的不用“结论先行”吗?

这里我来说说,我在公司的亲身经历。话说当年,我们有个技术很牛的同事,建国,他发现了一个我们桌面产品的一个重大的技术风险,某个功能很有可能会因为网络原因卡死。于是他写了封邮件来说明这个问题,邮件内容大致如下:

Hi,all

我测试了桌面产品的A,B,C,D四大功能,以下是测评的数据:

[紧接着,一张数据严密想尽的表格来呈现在眼前,洋洋洒洒30多行的表格]

分析结论

1. 发现A有轻微内存泄漏,128字节左右,原因是变量c没有释放;

2. B正常没有问题

3. 发现C流量消耗大,但分析原因是视频下载,合理

4. D功能可能会因网络不通,导致卡死


邮件发出,无人问津。然后建国同学开始带着哀怨说,老板不懂技术不看邮件,这么严重的问题都不帮忙推进下。结果,在发布前的几天,蛋蛋作为发布前最后一环的专项测试,写了一封类似的邮件,发送内容如下:

Hi,all

测试结论:不通过

1. D功能因主线程I/O卡死,严重影响约520w的用户的用户体验

2. A,B,C功能均无严重风险

详细分析

[紧接着,一张数据严密想尽的表格来呈现在眼前,洋洋洒洒30多行的表格]

老板回复到,感谢蛋蛋快速定位,我们快速修复。

一封邮件无人问津,另一封老板快速回复,推进解决。大家知道两封邮件的区别吗?核心的关键区别就在“结论先行”四个字。我们在公司工作的应该也会发现,无论是一般员工还是老板每日的邮件量都很大,当然职位越高的被抄送的机会约多,邮件量也约多,所以一般情况下每封邮件的处理时间都不会超过5到10秒,看一眼就过。如果没有结论先行,老板就很容易错误重要的信息。

很多人会用废话当结论

”结论先行“,无疑是最简单的动作,只要把“结论”放到邮件内容的最前面、PPT的标题、字体加粗、标红等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让结论最先被关注。但是有个前置条件,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结论。下面来列举两个反面例子:

第一种,老板你说型。数据给你,老板自己判断,责任我负不起,但工资你要付我。标题叫选型,其实没有作出任何选型。

邮件标题:消息队列选型

结论:

  1. 消息量相同情况下,Kafka比PhxQueue消耗内存多2MB左右,CPU多消耗20%

  2. Failover 期间,Kafka入队成功率比PhxQueue低30%

第二种,元芳型。元芳曾说据我分析,这具无头尸体,一定是死于他杀。这样没有营养的废话,也会出现在我们IT职场。如下表的例子,为什么偏偏是TOP1,为什么之前没发现,是什么导致了函数返回空,全部都没分析,仅仅是把事情的结果用更详细地复述了一次。

邮件标题:外网TOP 1Crash事故分析

分析结论:

  TOP 1 Crash是由于某某函数空指针错误导致Crash

解决方案:  .......

正确的结论,也许应该张这个样子。对于《外网TOP 1Crash事故分析》,我们可以拆解分析给结论,一、TOP1是因为错误位于用户使用的关键路径;二、泄漏到外网是因为开发置空全局变量,但之前仅在部分调用方法内判空;对于《消息队列选型》,我们可以给一个总结性的判断,例如,从资源消耗与稳定性角度看,PhxQueue比Kafka更优,建议使用PhxQueue。总结一句,借用在百度查到的解释,结论是从一定的前提推论得到的结果,对事物做出的总结性判断。

形形色色的结论先行

作为工程师,除了邮件报告,我们还有许多地方会使用到“结论先行”。

回答老板的提问

老板问,那个竞品测试的进度怎样?

结论先行的回答:现在进度60%,预计下周3之前完成,更具体规划邮件方式发给你。

技术面试/通道晋升的成果举证

结论先行的成果描述,XX云IaaS到PaaS上下游打通,人力节省60%

紧接着后面从问题、解决思路、解决结果来举证成果的真实性与技术含量

写技术分享的文章

结论先行的标题,综合实力最强的PNG图片压缩工具TinyPNG

正文,各种尺寸、内容的图片的测评结果分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02】【表达篇】技术类汇报:结论先行,让老板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