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相信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万遍理智念头闪过说“不可以”,那些育儿文章也是千万遍地强调说“千万不能打骂孩子,打骂孩子是最愚蠢、最无能的教育……”
诚然,我也认可不要打骂孩子!但实际生活中,请问有真正从来没打骂过孩子的父母吗?如果有,我毫无保留地献上我的膝盖,并给予一万次膜拜!
都说知易行难。据我所知,完全没有打骂过孩子的父母估计就像这世上绝种的恐龙。
因为为人父母者皆是凡人,是凡人就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是凡人就会犯错误。我们没必要把自己逼上一条圣人式的成长道路!
在我看来,育儿书上所倡导的不能打骂孩子,是圣人式父母教育,我就不相信作者真的从来没打骂过孩子,作者真的能做到如她自己所写道的那样完美无缺!相信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在打骂过孩子后,自己又后悔不已,甚至抱头痛哭的情形吧?
与其这样,还不如冒天下之大不韪地说“父母可以打骂孩子”,相信这话一说出要被很多人喷吧?
当然,我说的父母可以打骂孩子,不是随意打骂,不是简单粗暴亲子教育的借口,更不是不负责任,残害孩子身心的方式。
打骂孩子也要讲究原则和分寸,把握好尺度与力度。
那么首先,我来发表一下个人意见,我们为什么可以打骂孩子?
一是对自身而言,情绪需要合理释放。正如刚才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凡人,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能管理好自己情绪的高情商父母不打骂孩子当然最好,但如果实在把控不住,也没必要把自己憋坏,如果每次都选择压抑,克制,我想总有一天会爆发,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有时熊孩子实在让人生气,我们按照一个正常人的情绪释放尺度打骂一下孩子,我觉得是可以的。当然,打骂完后,等情绪平复下来,我们要和孩子认真地讲道理,告诉他为什么要打他。
情绪得到及时、合理的释放,我认为更有利于自身情绪的平衡和身心健康,而不是一味地压抑与克制。特别是妈妈,带孩子琐事本来就多,如果总是压抑自己的情绪,总有一天会崩溃。
二是对孩子而言,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孩子个体差异很大,在孩子还不能完全听得懂、听得进去道理的阶段,接受身体上的小小惩罚远比语言上和其它方式的惩罚体会得更为深刻。
简而言之就是,孩子做错了事,当然前提是比较大的错事、让我们无法忍受的错事,给予打骂身体和表情上的惩戒,会让他记忆深刻,知道以后再这样做就会挨打。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前习俗水平的第一阶段就是惩罚与服从阶段,9岁以前的孩子判断是非的标准往往是做了某件事受到奖赏便认为是好的行为,从而服从;而受到惩罚就是不好的行为,以后避免再做。打骂是惩罚的一种,对于认知水平有限的孩子来说,有时还是有效的,能起到一定警示的作用。
三是对亲子双方而言,是互动方式的一种。诚然这是一种不良的互动方式,但我认为还是比那些完全不关心孩子,漠视孩子成长的方式要好点,因为漠视才是最大的伤害!
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事会挨打骂,长大点就会大致分得清做错哪些事,也就是逾越多大尺度的范围,触犯父母哪些底线会挨打骂,这样有利于他自己把握尺度,尽量避免挨打骂。
接下来,我们就要分析什么情况下,可以打骂孩子,也就是打骂孩子的原则性问题。
首先,要对打骂孩子的情形有一个自己的原则性定义。打骂孩子不是随意性行为,因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尊严。即使我们是他们的父母,也要尊重他们。
对于小点的孩子,我们要大概罗列出哪些情形下是我们无法容忍,需要动用武力的,在这些情形发生时,先给予警告,而并不是孩子犯了一点错,或者我们自身情绪有问题,就随意打骂孩子。
对于大点的孩子,完全可以和他们制定好规则契约,让他们明白什么情形下会挨打。
其次,要把握好打骂的范围和频率。范围即是就事论事,不对孩子的人身进行攻击和使用语言暴力,比如骂“你怎么这么笨啊”。还有打哪里,是打手心还是背或其他部位,不能打孩子头或脸部。频率就是不轻易动怒,这样才有利于树立家长的权威,让孩子知道,妈妈爸爸一般不会生气,一生气后果会很严重。
再次,就是把握好打骂的尺度。打骂的姿态得严肃,打骂的力度得控制,打骂的决心得坚定。不能看到孩子一哭,马上就心软又是道歉又是哄,这样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给孩子威胁你钻空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打骂完后要有一个建构性的反思。我们不是为了打骂而打骂,打骂的目的也不是宣泄个人情绪,而是让孩子长点记性,知道自己为什么挨打,以后怎样避免挨打。
所以即使是小宝宝,打骂完后我们也要用简单的语言告知,大宝宝就更加要引申了,不仅要告知为什么打他,还要告诉他打完后我们心里的感受,以及关心他被打之后的感受,并好好协商以后怎样避免挨打。
因此,我们不是不可以打骂孩子,而是要在克服心理障碍,分清形势,把握原则后,轻松地撸袖子上阵,不给自己太重的心理包袱。
适当打骂孩子,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避免下次再犯;对父母而言,自身情绪得到有效释放,更利于身心健康,同时还能在事后悔恨中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过激,从而得到进一步成长。
坦然接受自己就是一个俗人而非圣人,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绪,会爆发,但也有温度,会反思的父母吧!
岁月拾遗 - 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