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万爬一次珠峰,如何变成排着队找死

今日爆出尼泊尔珠峰南坡攀登46万起步,攀登者却在山上排队超三小时,造成11人丧生。

46万是什么概念?2018年中国人均收入大概是2.8万,也就是说登一次珠峰要花掉17年的全部收入,而且是不吃不喝的17年。

如果单单价格高也就罢了,毕竟有些娱乐活动本身就没准备走大众化,但不到四百人的登山队伍在过程中死了11个,你怎么想?

如果这些人是死于诸如雪崩、冰崩、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的话倒也不能苛责什么,毕竟在海拔八千米的地方所能做的安全措施始终是有限的。

但事实上这些人却是在排队登顶的过程中丧生的,将近8800米的高度,他们排队三小时,没有帐篷,数百人就在山脊上整整齐齐的站着,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是排队领礼品呢。

可能有人说,海拔八千米的地方谁知道会跑出来这么多人,“堵车”也不是人为造成的啊。

但事实上保障登山道路畅通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一方面从登山营地到山顶的道路在每年的登山季之前几家大型攀登公司会轮流派人开路,确保道路畅通。可以这么说,登顶的道路是唯一的,登山人数容量自然也能从中预估。

而另一方面更为关键,珠峰不是什么海拔一两千米的小山峰,不是谁都可以任意上下的。登山者在登山前需要得到当地政府允许,获得登山许可证之后才可以跟随向导进行登山活动。

前者能够准确测量登山道的承载上限,后者能够精准把控进入的人流量,而且适合登山的时间段是非常集中的,每年就那么一周左右是最佳时节,每人登山所需时间也是能够估计出来的,只要稍微计算一下就能算出来该让多少人上山。

攀登公司作为经济人,考虑的首先是经济效益,自然不会过多的顾忌攀登人数,更何况他们也没法垄断登山市场,既然无法限制竞争对手的客户数量,那就做大自己的市场,管什么承载量呢。

企业可以把眼睛盯在利润上,但尼泊尔政府却不能这样,因为政府不是一个纯盈利机构,在盈利和公共安全的选择之中显然公众更为重要。

尼泊尔政府之所以放宽许可证发放,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钱。

攀登者的登顶费用是46万,但这仅仅是起步价,而且还是是“团队价”,真要登顶除此之外还需要支付数万元的个人费用。

另外,这只是登顶费用,在登顶之前,攀登者需要完成五千米-六千米-七千米-八千米的进阶路线。

简单说就是要从五千米开始攀登,逐步增加高度已获得登顶许可证,整个过程的费用最少是70万元人民币。

按照今年381人的攀登人数计算,尼泊尔一年能从这些登山客身上获得近四千万美元的收入。相当于登山客每年给尼泊尔投资了四千万,根据一比五的投资放大作用,登山客每年为尼泊尔提供了两亿美元GDP的贡献。

两亿美元对中国可能只是九牛一毛,但尼泊尔2017年的GDP还不到250亿美元,仅仅攀登珠峰一项就嫩个拉动其国民经济一个点,想不重视都难。

发展经济固然重要,尤其是尼泊尔这样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但发展国民经济不能完全牺牲安全。

无论把登山当做产业抑或是娱乐活动,安全都是不可动摇的底线。

虽然此事发生在珠峰南坡,但珠峰北坡却是中国的领土,希望南面的惨案能够写入北坡的安全手册,避免此类事件从南向北传播。

你可能感兴趣的:(46万爬一次珠峰,如何变成排着队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