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牛人进化营求学模块】知道了这么多,为什么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知道了这么多,为什么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网红名句是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知识焦虑最深切的拷问,让人无法回避却又深陷其中。那么,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美国作家乌尔里希•伯泽尔所著的《有效学习》给出了一个对大多数人有启发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答案。

在如今“教人学习”书籍多如牛毛的图书市场上,《有效学习》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以“学习发展战略战术”为核心的书籍。它分六个章节论述了有效学习的方法、理念以及学习的底层逻辑。其核心点是学习是一门技能,它是有方法和“捷径”的。如果学习方法得当,学习效果会非常显著,反之,就可能只是“表面勤奋”感动了自己而已。也就是“知道了那么多”并没有卵用,知道并内化根植、融汇贯通才能真正学以致用,对人生产生正向能量。

这本书虽然概念繁多,但我认为用四个词就可以概括它的核心内容:

第一个关键词是:系统化学习

“专家”和普通人有何本质的区别?

对于这个问题,看完《有效学习》我的理解是,专家们在丰富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建立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把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串连成一片知识网状。在他们眼里,专业技能和记忆都不是线性事物,它们更像是一张逐渐蔓延的网络。也就是说知识在“专业者”的思维模式下,已俨然成为一个系统的知识库。而解决问题调用知识时,就不再是调用某一个知识点,而是调用一个系统来“团队作战”。

因为少了系统学习这重要一环,学习只能停留在对事物的浅层理解上,无法根植内化,更谈不上与其他知识点连成知识网状,形成对事物的认知框架,即所谓的“融会贯通”,因此,“线性学习”的学习效果往往大打折扣,更无法有效指导自己的实践。

第二个关键词是:聚焦难点

单纯简单的重复只可能是表面的勤奋感动了自己而已,只有“聚焦难点”才可能有实质的学习成效,这是《有效学习》给我们带来的又一个核心观点。

一、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单纯的反复练习上,但对重要的知识点却没有花时间仔细研究。这其实是一种偷懒心理,所谓“表面上的勤奋”。反复对一般的知识点进行练习,看似是在学习,其实并没有实际效果。其实,决定考试成败的恰恰是那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一个有效的学习者,更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用上这些难点的掌握上。

二、缺乏有效的反馈及改进。单纯简单的重复,表面上好像都看过都懂了,其实这离“真懂”还差很远,更别说融会贯通,在各场景下熟练运用了。

《有效学习》告诉我们,学习是需要有所侧重的,更需要及时反馈及改进。如果没有这样的认知,学习只可能是表面功夫,很难有所斩获。

第三个关键词是:找到规律

很多人感叹自己“学而无果”,其实是因为知识点掌握得不牢,没有学会融会贯通。因此,同一个知识点,换种包装,就完全无解了。换句话说,TA只是掌握了某个知识点的概念,远没有发现这个知识点背后的规律,更没有形成系统化思维,所谓的认知框架。

找到知识背后的规律,形成系统化思维,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这是《有效学习》带给我们的第3个重要核心观点。

对于一个学习者来说,如果只是下表面功夫,不深入研究所学知识背后的规律,那TA永远可能只是一个初级的学习者,而不会真正的“学有所成”。

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经常总结,不“死读书”,才能从一个初级的学习者,进阶为一个有能力将各知识点打通,达到“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通报真正学有所获,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并进入学习的正向循环。

第四个关键词:向外拓展

这两年,社群学习掀起了一阵阵学习浪潮,一个想“快速成长”的人如果不参加几个社群,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人在江湖”了。比起“老师在台上教,学生在台下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社群学习无疑更开放、更有互动性,也更能启发人的心智,使学习者在联机学习中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

读完《有效学习》,我才明白为什么社群学习如此风起云涌。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在互联网的发展下,线上知识付费的兴起;第二个原因就是由学习的本质决定的。就像《有效学习》所说,判断一个学习者水平如何,就是要看他是否主动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是否有新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并始终保持创造性,才能保持知识的精进。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社群学习显然更靠近学习的本质。

对于社群学习者来说,如果你只是想“学习一门知识”的话,那可能就有点浪费社群资源了,因为社群学习的核心是“联机学习”“互动性学习”,缺少了与他人的链接与互动,学习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而这个链接和互动过程,就是《有效学习》里所说的“拓展知识领域,不断产生新想法”的过程。

以上就是《有效学习》带给我们的四个重榜核心观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学习也如此。观点重要,实战更重要。从现在开始,带上你的四个重磅武器,上路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剽悍牛人进化营求学模块】知道了这么多,为什么仍然过不好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