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故乡的月》

晚饭后随友人出门散步,闻着一路的木犀花香,竟有些醺醺然的醉态。夜间的小径没什么人,抬头望去,可见一轮玉盘般的明月,旁边缀着几粒珍珠儿似的星,像是从玉盘里蹦出来似的。

我忽然想起,故乡的月,也曾这般明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的月亮喜欢爬到山头去看我们,她的身后,是一脉连绵的远山,如水墨浅浅的勾勒。我们走,她也走,有时我们走得快了些,月亮根本无暇兼顾她映在河水里的倩影。

等夏天一到,骄阳烘焙着山野间的草木,给人们送来一阵阵的清香。这时候总会约几个玩伴去山坡上抽茅针吃,大家伏地蹲下来,暗自较量谁抽得多。一根一根细长的茅针,上面有些白色的小绒毛,吃起来味道清清淡淡,有说不完的乐趣在里面。吃罢茅针又去挖草根,几个野孩子全然不惧什么泥巴,把挖好的草根胡乱清洗擦拭一番,就放进嘴里祭自己的五脏庙去了。

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回母亲随亲戚去吃酒,晚上回来时她给我采了满满一草帽的山茶片。那些山茶片一片挤着一片,肉肉的挨着,白色的果肉泛着些浅红。我抱着盛山茶片的草帽,脑海中浮现出母亲摘茶片的身姿:

凝眸四望,在山野中寻觅山茶树,发梢上沾了些枯叶,月光流转,照耀着她面庞上甜蜜动人的笑靥。

母亲是当时镇上最美的女子。如今想起来,儿时和母亲相处的每一个细节,都成了岁月这本书里留芳的片段。

那时我在奶奶身边念书,城里的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会偶尔来看我一次。母亲因为不能时时在我身边照顾我,就想着让我能早一点学会照顾自己,所以在她无尽的温情之外,总会伴随着严厉。

我当时有些怕母亲,有一回吃过晚饭后,母亲整理好了行装,突然对我说,“婵儿,咱娘俩出去走走罢。”

繁星漫天,月亮被拓在天上,倾下一地的月光。我们踏着月色,牵着手的影子一长一短。那时的母亲不过三十出头,容貌依旧美丽,双手却生满老茧,“马上就要开学了,你要好好学习,好好听老师的话,给你带的枣糕要记得吃……”

母亲说了好些叮嘱的话,时隔多年,我虽记不清她当时叮嘱了什么,却记得当时的月亮悬在天际,光辉映照着故乡的山河,夜色静谧,河水在山前发出细微的潺潺之声。

夜凉如水,一阵晚风拂来,拂过枝头的玉兰,拂过我本欲描写春风的词笔,也拂过我这如绵绵细雨般的乡愁。

友人道:“起风了,我们回去罢。”

嗯,起风了,是该回去了。

图源:朵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散文《故乡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