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搜索方式,你得到前人的忠告都是不要轻易的裸辞,特别是情况还没有那么糟糕的时候。但是,我却做了裸辞的决定,而且是其中还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今天是我裸辞后的第三天,我如同多数人一样,内心开始恐惧了!
作为一名非985或211学校的硕士毕业生,开始第一份工作之后,裸辞了..... 听起来就是很冲动,对吧!
本人本科学的是生物技术,硕士选择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主攻微生物方向,做的是利用微生物进行环境修复类的研究工作,坦白的讲,自己都感觉其运用的价值不是很高,硕士期间,既不是学霸,也是很牛逼的人物。作为一名从2014年本科毕业后就开始关注罗辑思维,并最终成为罗粉的人,读研期间确实收听了很多公众号60s、得到APP多位老师的专栏内容。
或许从此就在自己心里种下了一颗不安分的种子吧!当然,期间所看,所听也不全是这些。
毕业后,没有直接找本专业的工作,而是选择一家正在迅速扩张的民营企业,从事项目申报咨询类的工作,多数情况下进行材料的撰写与整理。
其实当初的初心是能够训练下自己的文笔,能够锻炼自己持续输出的能力,并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有较多的认识,能够运用自己在麦肯锡系列书籍中说知道的内容(其实选择这份工作的另一原因也是因为觉得“项目申报”就是做的咨询类,或说类似麦肯锡工作内容的活),但现实是,这里的情况不一样。
所以,我正式裸辞了。(今天回顾了一下,麦肯锡系列发现问题中的 “五项提问”,确实多处出现了状况)
今天我恐惧的是什么呢?
1、如果去到大城市,选择本专业的工作,可能就真的回不来家乡了
2、面对自己认为能够回来的工作,有些自己的能力并不能达到,而且是入门要求还不够
3、大城市的工作从招聘网站上看,知道有部分薪酬是不准确的,实际可能会更低些,并不能满足在大城市生活的要求。
4、简历中除了些许的专业技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内容来充实自己的简历
5、沉浸在自己寻找岗位,寻找简历撰写技巧,互联网搜寻概念的海洋中而没有动笔,或说没法写出简历
6、挑选的四个岗位,管理/战略咨询、遗传咨询、生物技术实验员、科技项目咨询,却没能在简历中写出什么突出的内容
所以,我恐惧,极度的恐惧了,不知道未来会遇见什么,害怕自己从此就这么很低的过了一辈子,即使现在还是单身,哈哈哈,一个家庭的开始,从有女朋友开始吧......
现在唯一明确的就是,还是找工作,而不是选择去读博士,我的家庭已不再适合让我去读博士,读博成为了一种奢侈的行为,而且内心也没有了读博的念头。
其实再次之前也有过这种恐惧,这种焦虑,但是随着上了研究生,找了工作,似乎这种感觉就没有在出现,就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每天做实验、了解各种东西或者收听专栏内容(前哨,精英日课、硅谷方法论),事情就这么的过去了。
最终,也没有在想起这种恐惧、焦虑,以及解决的办法或应该具有的一些思考。
今天再度出现了,而且是时不我待的情况下,真实的出现了。
对于此次的恐惧,我有几点感悟,想分享:
当你恐惧、焦虑的时候,就拿起你的笔吧! 一个减轻痛苦,减少内部情绪有效的方法就是写下来,把你所有的想到的统统写下来,让这种情绪能够有个地方装载,建立一个只属于你自己的虚拟硬盘,然后就轻松了。快乐的事情就应该留着,模糊的留着,不要写出来,不要分散它,这份快乐就永远的属于你,这是恐惧后反面的思考。
撰写自己内容想法的时候,或许能够成为另一件事情的创新灵感来源。我在写下这段话的时候,内容就出现了一个想法,一个应对单身公寓中多间房而不能满足早上洗漱需求的解决之道——让每个房间拥有一个水龙头或一个简单的洗漱场地。能否解决不知道,但是却也是一种能促使灵感出现的状态
既然是恐惧,就是出现了问题,SCQA模型或许是应对之法。
S:失业恐惧症
C:留着深圳与几年后回家乡发展
Q:如何能够在几年后略风光的回家乡发展;怎样找到回家乡(长沙)发展的技能?
A:专注能力点,没有就自学,没有时间就挤出时间学,预期应该达到的工资最低要求是税后上万,达不到就看行业中谁能达到,跟着学。没学会就接着学,设置好时间点(30岁)。
都说定义问题很关键,我这个对了吗? 问题真的能够得到解决吗?
模型展示的方式是否还有问题?
普通人的简历无从可写,唯有就是关注并阅读了两年的得到APP各种专栏的内容,感觉自己成长了,却没有输出,请问你对撰写简历中经验与岗位匹配度,个性化能力可为获得岗位机会方面有什么看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