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用时三小时
本来第二本是想重读《乌合之众》,但看到有研究相关专业的学者论述,勒庞的观点早已被驳斥并且容易引向不信任民智的专政。故改为《论语》。
《论语》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书,这本书的读后感主要写我对一些句子的体悟。从初中开始,我私下里看《论语》前后也有十几遍了。不同的情境,不同年龄感悟各不相同。细究我想法的根源,《论语》影响至深。
1.1子曰①:“学②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⑥乎?人不知⑦,而不愠⑧,不亦君子⑨乎?”
体悟:这句话前两个断句理解比较早,很多名著多看几遍启示很不相同,而且我也保持了不断结交新朋友的习惯。最后半句其实有个隐含的前提,“人总是不知的”,人和人相互了解太难了,能体谅更难,所以怎么样处理就成了情商问题了。
1.2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⑤。君子务本⑥,本立而道生⑦。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⑧?”
体悟:我理解的是人自我要求循序渐进的过程。具备很好的讨论素养,并且温润如玉的人如邓老师之流已经是社会精英了,不好讨论的同校学子至少会理解并遵守规则,一起兼职的中专生不尊重知识,想着怎么偷懒,并且或吸烟或吐痰自身作息也很差,还会干扰别人。
1.4 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不习乎?”
体悟:这种反省内求的修养方法影响很大。
1.8 子曰:“君子①,不重②则不威;学则不固③。主忠信④。无⑤友不如己者⑥;过⑦则勿惮⑧改。”
体悟:这几句信息量很大。自重则威,做事说话真诚恪守就有威信,并且学习是多方面的。要结交值得学习交流的朋友。有错就改。理解容易,做起来难。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①有道②而正③焉,可谓好学也已。”
体悟:这是对君子更加具体的道德要求。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①,富而无骄,何如②?”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③,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④’,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⑤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⑥。”
体悟:这句最触动我的反而是最后“始可与言《诗》”。和什么悟性的人谈论什么内容。有时把握不好这个尺度交谈真是太艰难了。
1.16 子曰:“不患①人②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体悟:为敏事慎言做准备。有想法,有实干。
2.4 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⑥。”
体悟:自己感悟以后发自内心遵从和勉强去做是两种状态。
2.9 子曰:“吾与回①言,终日不违②,如愚。退而省其私③,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体悟:最好是既有疑问,又有发挥遵从,并且知行合一。
2.10 子曰:“视其所以①,观其所由②,察其所安③,人焉廋④哉?人焉廋哉?”
体悟:刑法不惩罚思想,只看行为。同样,了解别人也得从行为出发。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
体悟:反复观察就可以得到新的思考,这是一种很好的品质。
2.12 子曰:“君子不器①。”
体悟:要善于适应环境和改变自己,不用一成不变的目光看待自我和外界。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体悟:不论是先说还是后说,说了就要做到。
2.14 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比而不周。”
体悟:周而不比,一是不固定于任何圈子就属于所有圈子,二是这样才会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和时间用以反思成长。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体悟:同样,知易行难。
2.17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体悟:真知很重要。
2.18 子张①学干禄②,子曰:“多闻阙③疑④,慎言其余,则寡尤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体悟:干行政工作真难。
3.1 孔子谓季氏①,“八佾②舞于庭,是可忍③,孰不可忍也!”
体悟:我本来对周礼,等级制度不感冒。不过我好像也有“是可忍,孰不可忍”的事情。这就是我独自逆行至此的原因。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①乎!揖②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体悟:争不可缺礼,这样可以减少被排斥的情况,但须适度。
3.15 子入太庙①,每事问。或曰:“孰谓鄹②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体悟:在郑重的场合虚心学习就是合乎礼仪合乎学习。
3.16 子曰:“射不主皮①,为力不同科②,古之道也。”
体悟:不是非要考上清华北大才算学习好,受各种条件制约的。
3.20 子曰:“《关睢》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体悟:适度哀乐,就是思想纯正。
4.1 子曰:“里仁为美①,择不处仁②,焉得知③?”
体悟:这个似乎在说我对成都长沙的印象以及选学校的因素问题。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②,知者利仁。”
体悟:知者利仁,就是我后来做的事情。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体悟:好的志向引导好的行为。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体悟:慎独。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体悟:用学习来类比,其实只要坚持就会多少有回报的。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体悟:这个道可能永远不会得到,但可以靠近。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体悟:计较个人吃穿琐事的人,就不会有大的成就。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①也,无莫②也,义③之与比④。”
体悟:地点选择也是,要合乎统一的标准,不能因为是家乡就偏爱。
4.11 子曰:“君子怀①德,小人怀土②;君子怀刑③,小人怀惠。”
体悟: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是更值得珍视的。
4.12 子曰:“放①于利而行,多怨②。”
体悟:追求利益需要有所掩饰,因为这是大家都想要的,可能会因为不掩饰招致损失。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体悟:这就是核心竞争力。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体悟:忠于自己,宽恕别人。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体悟:大义即大利。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体悟:这也是实践的一部分。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体悟:不能兑现承诺是羞耻的。
4.23 子曰:“以约①失之者鲜②矣。”
体悟:遵守规则就能减少犯错了。或许我应该给自己适当多立一些规则?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体悟:坚持正当的思想,一定会和朋友相互吸引。
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①?”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②,赐也闻一以知二③。”子曰:“弗如也。吾与④女弗如也。”
体悟:颜回举一反三,很聪明了。在运用社科知识时,是否举一反三现在还能适用呢?
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①之墙不可杇②也,于予与何诛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④改是。
体悟: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是听其言而观其行。
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①。”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体悟:无欲则无违,无违则刚。
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体悟:你可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是别人不一定会这样做。所以做好心理准备。
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②与天道③,不可得而闻也。”
体悟:学习的时候要注重内心体验。
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体悟:如果听到道理不实行,那明白再多的道理都没用。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②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体悟:勤勉好学,学习不因职位有所差异,所以叫“文”。
5.17 子曰:“晏平仲①善与人交,久而敬之②。”
体悟:不善交友的人,就会说对别人他们就飘了。
5.20 季文子①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②可矣。”
体悟:这是我在聊天中经常引用的。对大多数人而言,三思是有好处的。但对优柔寡断的人,需要减少次数。
5.21 子曰:“宁武子①,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②,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体悟:待时而动。
5.23 子曰:“伯夷叔齐①不念旧恶②,怨是用希③。”
体悟:你不记旧怨,别人就不记得你的旧怨。
5.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体悟:看到自己的过错能从内心责备自己的人很少。
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①,不贰过②,不幸短命死矣③。今也则亡④,未闻好学者也。”
体悟:好学和上进往往是绑定的。
6.4 子华①使于齐,冉子②为其母请粟③。子曰:“与之釜④。”请益。曰:“与之庾⑤。”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⑥急不济富。”
体悟:雪中送炭符合人道主义。
6.6 子谓仲弓,曰:“犁牛①为之骍且角②。虽欲勿用③,山川④棒舍诸⑤?”
体悟:任人唯贤,不计出身。出身好可能打扮好,样貌好。但只要你有才能就会得到用武之地的。人可以不如人,但不能处处不如人。
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①不违仁,其余则日月②至焉而已矣。”
体悟:长时间严格要求自己是优秀之人的特质。
6.9 季氏使闵子骞①为费②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③者,则吾必在汶上④矣。”
体悟:宋代人儒朱熹对闵子骞的这一做法极表赞赏,他说:处乱世,遇恶人当政,“刚则必取祸,柔则必取辱,”即硬碰或者屈从都要受害,又刚又柔,刚柔相济,才能应付自如,保存实力。这种态度才能处乱世而不惊,遇恶人而不辱,是极富智慧的处世哲学。
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②,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③。贤哉回也。”
体悟:这包含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谈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6.12 冉求曰:“非不说①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②。”
体悟:学习中需要战胜畏难情绪。
6.15 子曰:“孟之反①不伐②,奔③而殿④,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体悟: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6.18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③,文胜质则史④。文质彬彬⑤,然后君子。”
体悟:质朴和文采对立统一。
6.19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①之生也幸而免。”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体悟: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我们成长的过程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6.2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6.26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①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②也,不可陷③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体悟:被骗不要紧,但是进入别人的逻辑变傻就是问题了。
7.2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②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③?”
体悟:对师者的要求。
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①,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体悟:这是人们的普遍问题。
7.8 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③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体悟:启发式教学。
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①,惟我与尔有是夫②!”子路曰:“子行三军③,则谁与④?”子曰:“暴虎⑤冯河⑥,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⑦。好谋而成者也。”
体悟:和有智谋懂敬畏的人共事。
7.12 子曰:“富①而可求②也;虽执鞭之士③,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体悟:合法能富,干啥都行。富不了就去做喜欢的事情。
7.16 子曰:“饭疏食①饮水,曲肱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体悟:有理想和志向的君子不会总为了吃穿住而奔波。
7.17 子曰:“加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②,可以无大过矣。”
体悟:活到老学到老。
7.19 叶公①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②。”
体悟:体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我们现代人有的困难,古人又何尝不面对呢?
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体悟:要发愤努力。
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体悟:学习是方方面面的。
7.28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体悟:不要不懂装懂。通过观察,多听来学习是次一等的智慧。
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体悟:仁是人的天性,学习也是人的天性。只要你保持学习,就最终可以学到知识。
7.37 子曰:“君子坦荡荡①,小人长戚戚②。”
【注释】①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②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评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原文】7.38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祥。
【评析】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因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中和”的原则。“厉”、“猛”等都有些“过”,而“不及”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