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的人生幸福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张爱玲则告诉我们“成名要趁早”。所有关于人生的忠告都应该是积极努力、拼搏向上,成为“人上人”。

但很多年轻人,在二三十岁的年纪开始步入社会,逐渐体会到社会的复杂和多元,生活不再是一条单一向上的直线,而是呈现出众多矛盾和问题交织的混沌状态,于是越来越多人逐渐的困惑和迷茫。

人的一生应该怎么度过?阿德勒的哲学给了我们更多的视角和思考。

01   什么是幸福

幸福和不幸本质上都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拥有怎样的生活取决于你的选择。

很长时间里我们都以为人是被动的。被动经历、被动成长,被动接受很多现实的不幸和生活的无力,但其实这正是生活的谎言。在看似被动的背后,往往是我们自己主动的选择。

遇见一个人,从事一份工作,所有的经历都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问题就在于结果往往有正面和负面之分。当这份经历的体验是快乐的、愉悦的,我们感受到幸福,就会给予正向评价;而当体验是痛苦的、无力的,我们往往感受到不幸,就会给予负面评价。你看,并不是事情本身好或不好,而是我们在事情过程中的感受让我们觉得它好或不好。所以,事情是客观存在的,是我们带着主观的眼镜去看它,它才呈现出不同的样子。

你不是缺少拥有幸福的能力,而是缺少追求幸福的勇气。

曾经一度流行的“原生家庭”论和因果论影响了很多人,它传递的理念在于,现在的你是过去的你的结果,是过去的一切塑造了现在你的优点和缺点。但其实,即使原生家庭和童年对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寻找塑造现在自我的反面证据,对现在自我负面人格和情绪归因,并不能让我们幸福。过去的一切都无法改变,让我们幸福的真正力量来自于,拥有重新追求幸福的勇气,通过努力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02  什么是自由?

人生很多痛苦都来自于不自由。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自卑、不自信,这都是自我的不自由。

“自由”来自于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不被别人干涉的自由;二是不干涉别人的自由。所以阿德勒说,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处理好自由的关系只需做到——“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是清楚界定别人和自我边界的根本问题。对任何一件事区分是“别人的课题”还是“我的课题”,是解决一切人际矛盾的关键。就像“我喜欢你与你无关”,喜欢你是我的课题,而你是否喜欢我,却是你的课题。当我们不强加干涉别人的课题只做好自己的事,在意识中建立“我不能决定别人是否喜欢我”的观念,就不会因为别人不喜欢你而困惑、痛苦。

而分辨属于谁的课题的关键就在于明确“谁将对事情最后的结果负责”

一旦我们学会在生活中清楚做到“课题分离”,生活中90%的人际关系矛盾都可以轻松解决。


03  如何获得价值?

对自己的执着变成对他人的关心。

人的价值来自于“共同体感觉”,更确切的说来自于你在“共同体”中的贡献感。

学校、家庭、职场甚至亲子关系、亲密关系,每个单一磁场都是一个小的共同体,但是,共同体感觉并不局限在小的单位,广义上大到社会、国家、世界、甚至宇宙,长度上过去和未来都是一个可延展的共同体概念。

理解了共同体概念的好处在于,当你局限在一个小的共同体中找不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时候,你可以暂时抛弃这一共同体,跳出圈外,转而寻找更大的共同体。这种观念可以让我们远离暂时的“风暴眼”。比如当你处于一段恋爱关系中,但相处紧张,并不愉快,甚至感觉到痛苦,就大可不必强迫自己呆在这段关系里,你完全可以跳出这个共同体,要知道,在更大的共同体当中,你同样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何建立共同体感觉?

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对自己诚实才是最大大善意。自我接纳,不对自己撒谎。这是处理人与自己关系的基础。

他者信赖,充分并十足的信任他人,迈出自己该做的一步,把对他人的视角从“敌人”变为“伙伴”。把纵向关系变为横向关系通过鼓励的手段和他人建立伙伴关系。在亲子关系和职场当中,父母和孩子、领导和下属往往是用纵向关系来看待双方。父母要求孩子遵从自己的想法,通过批评教育和表扬教育对孩子的作为做出评判。职场关系中,能力强者对弱者的肯定和表扬,其实这种处理方式本质上就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不平等关系。

变纵向关系为横向关系,承认人的不同,但尊重彼此的差异,在平等基础上建立关系,充分信任他人。

他者贡献,找到共同体感觉,并在某一“共同体”中国年找到自己的位置。当你处于一段共同体关系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给共同体带来贡献,你才真正获得人生的价值感,而价值感正是人生幸福感的来源。

04   人应该怎么活?

终其一生,人生的意义都是自己赋予的。

人生的目标就在于自立和社交关系和谐,工作、交友和爱是人生的三大课题。

既然幸福的本质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也不能妄言未来,真正能做到的,只是活在当下。就像《时间的秩序》里所说,人生只是由连续的点组成,无论是30岁还是90岁,我们要做的只是让每一天都处于完结状态,在今天做到最好。

这篇推文的认知都来自于《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书中“哲人”岸见一郎是日本著名的哲学和阿德勒心理学家,他对阿德勒的“勇气心理学”做了深刻的探讨和传承。

本书的讲述过程很有意思,它以青年和哲人对话的角度展开,青年的提问很让人感同身受。超越时间范围,这世界上有很多人和我们面临相同的困惑。而且我们困惑的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我们思考的正是所有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感兴趣的话,推荐你看看。

个人公众号:老夫的少女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特殊时期的人生幸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