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成长的捷径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心得

                           

  一年级上学期已接近尾声,这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得有序而平稳。问题是推动事物进步的原动力,对教学问题的思考将更好的“反哺”教学。

  首先,为了夯实基础,我们践行了“疯狂背诵活动”。背诵无基础,努力就能赢。我们大概以一个月为一周期,明确疯狂背诵的内容,印成页子发放给学生,以便学生随时随地见缝插针,利用零散的时间识记课文及相关的知识。同时我们建立了小组机制,在早自习期间,教师检查课代表,课代表检查小组长,小组长检查组员。最终对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目标的同学由老师课下亲自检查督促,以实现“生生过关”。但这种全生听话、共奋共进的想法毕竟是理想状态,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了组长不够负责任、包庇组员;课代表呈上数十名不会背学生的名单,教师精力有限,督促不过来,最后不了了之;大面积会背,但在阶段摸底考试中错误百出,考不出成绩等问题。对以上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我经常跟组长沟通,谈谈问题,一块解决,并对组长提出高标准、严要求。二、扩大抽查的范围、课代表要在教师这二次过关。三、强调平时的抄写、默写,让背写一体,为高考准备。四、强调理解性背诵,高中阶段要注重有意义的识记。背诵是积累的重要手段,坚持必有质变。

其次,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贯彻了“全程质疑解疑”。这种课堂模式增加了师生的互动,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力,而且有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但是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十六班(普通班)与二十班(重点班)相比,十六班明显不爱提问题,有时鼓励几分钟会有一两个同学质疑,这样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二、学生的质疑缺乏深刻性。有些本是人之常情,但由于学生生活经历不同或者是缺乏就偏执一方,或者是一些问题本该掌握是什么,学生非要追究为什么。对于以上问题,我以鼓励为主,学生越思考,越质疑,越产生学习的兴趣,没有完成既定的目标,但是学生解决了思想上的盲区,是完成了生成的目标。学生偏执一方,不怕,当学生把偏执的问题都质疑了,教师给予了及时的引导,那么学生的是非观念、正确的价值观就形成了。一个专家说过:“学生语文分数高,高在品质。”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品质之一啊。质疑是思考的半成品,思而变,思而通。

再次,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追求人文课堂。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目前学生把语文过于理性地解读,那么就使语文课堂缺乏了一定的人文色彩。例如学生在文言句的翻译上过于追究词意。取诸怀抱,注释:取诸,从……中取得。怀抱,胸怀抱负。为了和后半句连接,翻译成“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学生就不理解了,曾不知为了句子的达和雅,已经意会了。我们在讲到《兰亭集序》的时候,学生提到在如此的良辰美景中,王羲之为什么不无忧无虑地游玩,非要去悲、去痛呢?这样学生就是在以自己的生活习惯考虑问题,缺乏人文思想,因而不理解王羲之对生命沉甸甸的思考以及他启后之览者的博大深邃。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应是――雪融化后是什么,是鸟语花香的春天!所以要引导学生增加阅读量,以读书的高度增加生命的厚度。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两周一次的读书交流活动和课前两分钟的成语普及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且走且思,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语文组的团结合作中,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学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你可能感兴趣的:(反思――成长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