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播种希望——陈伟的办学人生⑥

第一章 老骥伏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第二节 年少有为(中)


7岁时,陈伟回到了家里,到本村下湾的私塾读书,老师叫戢用光。他开始念《百家姓》,学习写毛笔字。

没过多久,戢用光先生到另一个村庄陶家去办学了。陈伟便到下湾一个叫陈星炎的本家堂叔开的私塾读书。堂叔是民国时代的高中生,在家里办学,当时有20多个学生,其中有几个是地主家的孩子。这一年,陈伟的书依然是私塾里读得最好的,这也让那些地主家的孩子都非常羡慕。还有陈伟的毛笔字也写得特别好,过年时都是他帮村里的人家写春联。

堂叔在家办学的时候,湖口已经被日军占领,成了沦陷区。年轻气盛的堂叔在课堂上讲的是《昔时贤文》和《四书五经》,但他经常会向学生讲一些时局和爱国的大道理。这些大道理陈伟听得似懂非懂的,却在他的心里播下了一颗保家卫国的种子。后来堂叔放弃办学当兵打日本鬼子去了,但堂叔投笔从戎的选择,当时给陈伟留下一种当兵比做老师更好的印象,因此,在陈伟幼小的心中一直埋藏着一个走进军营穿上军装的梦想。

本家堂叔那里上不了学,陈伟又被父亲送到临村陶家戢用光先生办的那个私塾读书。陶家离陈伟家有二、三里路,虽然这时候的陈伟已年满10岁,但要他每天走路去学校还是有点太远了,父亲决定让陈伟在学校寄宿。这对陈伟来说并没有什么,他反而觉得离开家里住在学校更加好玩,也更加自由。母亲虽然不想儿子离开身边,但为了不耽误儿子的学业,也只好忍痛割爱让陈伟寄宿在学校。

有一次,陈伟正和几个同学在学堂旁边的院子里玩游戏,突然看见母亲站在院子对面的小路上,远远地看着自己。陈伟至今清楚地记得,母亲看着他时,脸上一直带着微笑。当时,也许是母亲怕打扰学堂的教学秩序,并没有喊陈伟的名字,只是静静的、远远的、含笑地站在那里看着儿子。陈伟也许是害羞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既没有喊母亲,也没有跑到母亲身边,而是一边玩游戏,一边偷偷地看一眼母亲,等到老师喊上课的时候,陈伟跑进教室时回头看了一眼,发现母亲正微笑地向他挥手。后来,陈伟也没有问母亲那天是路过学校顺便去看他,还是从家里跑去特意看他的,但母亲站在远处看他时的那种静静的微笑,却一直留存在记忆中。多年以后,每当想起母亲的时候,陈伟的脑海就会浮现母亲那种静默的微笑。

当时在陶家读私塾的都是地主富农子弟,只有陈伟一个人是贫下中农,如此可见陈伟的父母是相当开明的。这时候,陈伟学的是《诗经》《幼学琼林》,并开始学习写作文。

也就是在陶家读私塾的那个时期,陈伟已经表现出以后能做大事的潜质。他和大多数的孩子不一样,虽然调皮好动,但他的成绩特别优秀。学堂的孩子们,不论比他大的还是比他小的,都喜欢和他相处。那时候既没有电视,也没有什么玩具,枯燥的学习之余,陈伟就和他们一起玩斗鸡、捉迷藏、弹溜子、甩泥巴,整天在一起昏天黑地的疯玩。

只有周末的时候,陈伟才能回家住上一个晚上。有一次周末,陈伟戴一个瓜麟帽,穿着一件母亲用旧衣服改的长马褂,背上10斤大米,从家里走路上学。他走到一条两边都有坟头的山路上时,不知怎么就想到了村子大人们说的这个山上经常闹鬼的故事。陈伟越想越怕,越怕却又越想,他突然感觉到后背一阵发凉,心里一下子恐慌起来,就连平时他爱听的知了叫声,这时候在树林中响起时,都听得他心惊肉跳,仿佛在山路两边的树林里真的藏着鬼魂,随时会出现在自己的身后或眼前。陈伟不由自主加快了脚步,他感觉知了的叫声也随着自己的脚步声,叫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响。陈伟不敢往旁边看,两眼紧盯着山路的前方一路小跑,只想快点离开这个让他胆颤心惊的鬼地方。

不知过了多久,陈伟终于跑出了那片山林,当他远远看见学校前面的那片稻田时,悬着的心才慢慢回落下来。这时,陈伟发现自己全身的衣服都湿透了,背在身上的米袋也空了,从家里带的大米全部洒在路上了。

陈伟无比沮丧地回到了学校,结果人是回来了,但粮食全没了。陈伟不好意思说自己无米煮饭,只说自己不想吃饭,结果饿了一天。晚上他饿得睡不着觉,便躺在床上想办法怎么度过难关,结果还真被他想到了解决办法。那时学生学的课文都要求背诵,由于陈伟是私塾读书读得最好的,老师便让陈伟检查其它学生能不能背诵课文。正好第二天学生要背诵《幼学琼林》,陈伟检查学生背诵时,在家疯玩了一天的学生几乎没有几个能完全背得出来,结果一个个的都来巴结陈伟。到这个时候,心中有了底气的陈伟才把自己没米煮饭的情况告诉了同学,并且向同学们保证,只要他们每人拿点米出来,都可以通过检查。就这样,陈伟除了第一天饿了三顿饭,这一星期的粮食被他顺利解决了。

用现在的话来说,陈伟就是那种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的人。当时和陈伟同村的其它3个孩子也都寄宿在学校,他们4个小伙伴就住在一个房间,因为他们3个人的家里都比陈伟家富裕,一年到头不愁吃不愁穿,所以在学习上并不用心,而陈伟从小就知道父母为了他读书吃了不少的苦,所以他学习就特别认真,为了能把当天学习课文背诵下来,他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点上菜油灯,每天晚上对着课本学习。因此,不管在哪家私塾读书,陈伟都能把一学期学过的课文背诵下来。

陈伟在陶家读私塾第二年的秋季,老师开始教学生写诗词。陈伟在第一次交作业时,写了一首诗:又是深秋落叶黄,遥望天空雁成行……戢用光先生读后,惊喜不已。他没想到陈伟第一次作诗,就能写出这样的佳句,不仅在课堂上对陈伟大加赞扬,还当场为陈伟写了一首诗:两根锤弄鼓,一笔写新诗。信口能成调,何须学习之。

戢用光先生还专门找到陈伟的父母,说陈伟这孩子如果能好好培养,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看到孩子在私塾的表现,陈伟的父母非常高兴,更加坚定了送他念书的信心和决心。

1949年4月,百万雄师强渡长江,湖口解放了,饱经战乱的湖口人民迎来了新生。时局稳定后,陈伟插班进入文桥小学读五年级,学校离陈伟家5里多路。当时文桥小学的校长姓董,副校长叫刘汉鹰,他的弟弟刘汉雄后来和陈伟成了小学同班同学。因为陈伟是中途来文桥小学读书的,按规定要进行入学考试,当时陈伟的语文考了99分,数学却考了0分,因为陈伟从来就没有学过数学。学校三个老师有两个反对让陈伟进文桥小学,担心他影响升学考试。

这个意外的局面,让陈伟的父亲不知所措,也让陈伟第一次有了一种挫败感。一直以来,陈伟的父亲只想到把孩子送到私塾读书,却忽略了送孩子到新式学校学习,由于自己不懂得选择,现在让陈伟连小学都读不了,将来肯定没有什么希望了。

幸好董校长是一个非常开明,也非常有远见的教师,他坚持要录取陈伟,并对另外两位老师说,语文好的孩子,数学成绩一定能跟上去,如果陈伟的学习成绩到时拉了学校的后腿,他愿意承担责任。在董校长的坚持下,陈伟顺利进入文桥小学。

为了把数学成绩赶上去,陈伟从零开始,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小学一到三年级的数学,就连放暑假都没有回家,而是留在学校补习数学。

1952年,陈伟参加初中考试,在全县320名考生中,名列第三。如果不是陈伟在考数学时粗心大意,把圆周率的小数点点错了一位,做错了一道题,陈伟的成绩就是全县第一名。

陈伟虽然只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入湖口中学,但那个时候陈伟已经15岁了,在学生中算是很成熟了,所以他和当时湖口中学的校长李德恩关系特别好,师生关系变得有点像是朋友关系。这让陈伟在湖口中学有了一种找到知己的感觉。

陈伟在学校的表现确实没有让李德恩校长失望。读初一的时候,陈伟是班上的班长。到初二时,陈伟担任学校学生会体育部长。初三的时候,陈伟当上了学校学生会主席,并且成为全校唯一的一名预备党员。

陈伟在初中时不仅学习成绩好,体育成绩也特别好。初二的时候,学校举办运动会,陈伟一举夺取了四个全校第一。多年之后,陈伟仍然清楚地记得四个项目的成绩:短跑成绩是14.2秒,铅球成绩是10.8米,跳高成绩是1.7米,跳远成绩是6.2米。这届运动会也让陈伟在学校声名大振。那一年的“六一”儿童节,陈伟还参加了全校的演讲比赛,同样获得了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这让陈伟成了全校师生眼中的文武全才。

初中时期的陈伟是学校有名的“四大金刚”之一,也就是现在大家所说的学霸级人物。

1954年,陈伟初中毕业后,因为成绩优秀,不仅被学校保送到九江师范读书,同时还被湖口县委选调到县委工作。当时为了早点减轻家里负担,陈伟放弃了到九江师范学习的机会,选择到湖口县共青团学校部上班,任学校部副部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物传||播种希望——陈伟的办学人生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