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概念,叫做「情感成熟」(Emotional Maturity),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一位叫做Dean的心理学家。
他在著作中提出了一系列情感成熟的标志,其中一些被他做了特别的标注,提醒我们需要对它们特别关注:
自律
有主见
情感上有安全感
能和对方有效沟通
拥有适度的抗压能力
表达愤怒的方式是无害的
有责任心,而不是遇事就习惯性推诿
关心他人的需要,而不是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这个列表里面的内容,我们都能读懂也都能理解,但要做到知行合一,可能没那么容易。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一吵架不是冷战就是只会哭闹;
各种鸡毛蒜皮的事都可能成为想分手的理由;
刚在一起的时候天天联系,现在三天也没有一条微信,感情变淡了。
同样这些情境,换一个情感成熟的人来面对,情况完全不同:
吵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冷静下来以后好好沟通一下,弄清楚为什么吵架,下次就不会因为同样的原因再吵了;
谈恋爱本来就是一个磨合的过程,有摩擦很正常,动不动就喊着要分手真的很幼稚;
爱情也符合边际递减效应,热恋的时候巴不得天天腻在一起,随着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久,彼此也越来越熟悉,好奇的感觉会慢慢变少。
这时候两个人的关系就会从热恋共存期转入依恋独立期,如果两个人能走得够久,最终爱情会进入平淡共生期。
虽然我们知道情感成熟在亲密关系里的影响力很大,但是想要一下子提升自己的情感成熟度是不可能的。
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了解下面这些观念开始,循序渐进地刻意练习,假以时日,一定会成为一个情感成熟的人,到那时,我们不仅能收获健康的亲密关系,更能在经营亲密关系的过程里实现个人成长。
掌控还是合作?
在德国的某个地区,有一个古老的风俗,据说可以用来检验一对情侣是否适合过婚姻生活。
两个人要用一把两端都有把手的锯子,把一棵被人事先砍倒的大树锯成两段。
通过这个试验,可以很直观地看到两个人互相之间的合作性如何,如果他们之间不能协调合作、或者其中一方因为想要邀功而什么事都自己来,另一方又心甘情愿地配合,那么这个试验的结果一定不会尽如人意。
德国人很早就知道「合作」是亲密关系得以维系的首要条件了。
经营亲密关系实际上是一项需要两个人协力合作的工作,不难想象,在一个需要合作的工作中,如果一个人的掌控欲很强,想要统治对方、强迫对方服从自己,这样的两个人注定无法长期快乐、轻松地生活在一起。
因为人性是这样:没有一个人能够心平气和地、长期地忍受自己处于从属地位、从属于另一个人。
所以基于这一点,处在亲密关系中的我们,如果能够:
关心对方胜过关心自己;
对待对方的兴趣爱好高于对待自己的;
把对方的正当需求放在自己需求的前面;
拥有一定的共情能力:快乐对方的快乐、悲伤对方的悲伤;
那么,双方就都能感觉到自己对于对方的重要性,也就会心甘情愿地在这段关系里付出。
对TA的付出建立在「无所求」的基础上
关系的本质是「价值交换」,话虽没错,但它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导致我们在亲密关系里不自觉地这样想:
我在关系里付出了,所以你必须回报我;
我对你付出,我能得到什么好处;
上次吃饭是我请的,这次看电影是不是该你请;
我赚钱养家,我就拥有对钱的控制权,所以钱怎么花得听我的;
......
这些想法是对「关系的本质是价值交换」这句话的曲解,亲密关系里价值交换的体现形式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绝非刻意为之。
我对你付出的原因是:没有原因,就只是想对你付出而已。如果我们在亲密关系里的每一次付出都建立在「回报」或「交换」的想法上,会特别容易失望,并且更重要的是:我们从根本上就不该以「期待获得回报」作为付出的动机。
但是,「无所求」不代表「不会获得回报」,别人收到你的付出以后,多少都会有点回应,因为人性是这样:怕欠别人,欠别人意味着自己处于低势。
所以,回报应该是我们在无所求的付出以后,自然而然产生的,不是去求得的。
「享有」但不「占有」
不准送女同事下班,顺路也不行;
出去应酬晚上12点前必须回家;
今年必须陪我回我爸妈家过年;
......
这些都是占有,而享有的意思是:
如果因为要送同事(不管男女)而晚回家,要提前打个电话;
出去应酬如果12点不能到家,差不多时间要打个电话;
如果今年不能陪我回我爸妈家过年,那中秋节或者国庆节放假的时候,要一起回去看看他们;
......
你的时间、精力、心意是你的,你要怎么分配它们只有你能决定,我没有分配它们的权利,这叫做「享有」;两个人既有腻在一起的时间,也有各自独处的空间,这叫做「享有但不占有」。
在TA面前全方位地呈现自己
先试着思考这个问题:在亲密关系里,你能不能做真实的自己?这里可以给出一些锚点来帮助你进行思考:
进入亲密关系后,自己原先的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
已经很久没碰自己的兴趣爱好了;
独处的时间越来越少;
无法在TA面前直接表露负面情绪;
不会向TA表达自己的需要;
开始怀念以前的生活;
独自一人回想起这段关系的时候会觉得:心好累;
......
如果在亲密关系里不能做真实的自己,不是对方的问题,是你的问题:
为什么生活节奏会被彻底打乱?你知道问题出在哪吗?有试过和对方有效沟通吗?
为什么没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你有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向对方争取过时间和空间吗?
为什么独处的时间变少了?你有向对方表达过自己有独处的需要吗?
......
我们不敢在对方面前直接表达负面情绪或者自己的需要,表面上看是在意重要的人对自己的看法,最本质的原因是:担心我跟你期待里的我是不一样的,再进一步:我担心自己让你失望。
担心自己让重要的人感到失望,才是在一段亲密关系里不能做真实的自己最核心的原因。
但是,你怎么知道对方看见真实的你就一定会失望呢?面具出门的时候别忘了戴就好了,在亲密关系里还不摘掉的话,久了会长进肉里,到那时就摘不掉了。
所以,或许可以试着在TA面前全方位地呈现自己、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需求,如果一开始做不到,可以慢慢试,不求多、不求快、但求真,不要总把自己包裹的那么紧。
对一个人真正的、深刻的了解,应该建立在这个人本来的样子的基础上,否则,处在任何一段亲密关系里的两个人,都会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它是这样一种感觉:
我们之间好像很熟悉,但仔细想想又觉得没有多了解对方,感觉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在一起过。
作家马尔林斯基说:毫无经验的初恋是迷人的,但经得起考验的爱情是无价的。
经得起考验的爱情,必定是成熟的爱情。
参考来源:
《自卑与超越》-- 阿尔弗雷德 · 阿德勒 著
「认知思维16讲」-- 李松蔚
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