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丽组-杨俏霞-第三周R1

拆书训练营第三周,我们这些新手拆书家们要自行选择拆解的片段了。好兴奋!可是,我有好多书想读啊!感觉自己挑片段的机会好珍贵!有点选择困难症!

直到前几天,在1200 bookshop“捡“到这本《整理的艺术2——时间是整理出来的》,我决定——就它了!首先,自己特别需要、也特别喜欢做“整理”的动作;其次,这本书没有深奥的“原理”或“人尽皆知”的“道理”,全部都是很落地的“技巧”——书名都说了,整理“术”,是术的层面。

从“术”开始,是一种从下往上的路径。

89个技巧,89篇文字构成了全书,结构非常简单,有一种很“行动”的风格。并且第一页就对全书涉及的概念做了整理,一点都不“碎片”,也没有因为是”术“的层面就感觉“低级”。

是一本会减轻人负担的致用类书籍。

今天,先选几个最简单的片段来拆吧。

R 原文片段 《整理的艺术2——时间是整理出来的》P2-P9

主题:便笺纸的使用

R 拆书家讲解

这几个小技巧都跟“便笺纸”有关,书中的图片包括了便利贴、半透明小标签。我认为这两种“便笺纸”的功能不同,这里先讨论便利贴吧。

便利贴一定是我们所有人都用过的工具,但一直用、爱用便利贴的人却不多。虽然它可以随时粘贴、随时撕下,可是它的缺点似乎也是明显的——容易掉,并且有时不一定随身带着。

而且现在我们可以使用的工具太多了,pad和手机都可以随时做记录,相比之下,便利贴显得有点“古老”了。

那么,作者使用便利贴进行任务管理,有什么好处呢?

一、任务可视化。把便利贴贴在显眼的、随时可以看到的地方。“随时可以看到”是重点。这样有助于我们把注意力始终放在要做的事情上。

二、使任务记录能随时调整。由于便利贴随时粘贴、随时撕下、可重复粘贴的特点,使任务记录就可以随时增加、删除(完成后撕下扔掉便利贴)和重新排序。

为了让便利贴便利到极致,作者不断尝试,发现了一些小点子。比如,把便利贴贴在文件夹上以便随身携带、事先贴在需要贴的地方。

A1 过往经历

   

  我是不用手机做to do list的。因为手机上容易吸引注意力的东西太多了。

  过去比较常用笔记簿做,可惜工作中要做的笔记很多,to do list 经常和其他笔记混在一起,淹没在笔记簿里。曾经试过把做to do list的本子和做笔记的本子分开,连本子我都试过很多样式的——大的/小的/厚的/薄的/线装的/活页的……。 可是,大概因为本身包里要装的东西太多太重,不适合带太多本子; 并且,因为有很多任务是重复出现,并且是阶段性的,导致每天都要写重复的内容,做久了很枯燥,有时今天做不完的事明天又写一边甚至连续写几天,会很有挫折感,所以最后总是不了了之。

不良结果:(1)有些任务跟着跟着跟丢了,没有成果 (2)没有to do list 跟着,平时目标感不强,做事的时候容易分心。(3)容易忘事

需要反思的地方:如何让工作记录变得容易跟进和归档(使过去、现在、未来能够很好地衔接),同时又不用带着那么多资料跑来跑去(使当下变得轻省、容易聚焦)?

有一个随身跟着又方便“卸下”的to do list真的很重要,如果不用电子设备,又不用笔记本,那么文件夹+白纸+便利贴不失为一个值得尝试(也需要坚持一段时间)的选项。

A2 未来应用

(1) 运用便利贴,把想法/任务,愿望/目标,方法/行动, 日程/清单……这些容易混在一起的东西分开。

(2) 一张便利贴写一件事。每次看当天的to do list时,控制看到的便利贴数量不超过6个。如果多了,就先把相对没那么重要紧急的事情往后挪。

(3) 以周为单位安排任务,把“日程”和“清单”事先贴好。

(4) 完成任务后撕下便利贴,贴到“已完成“的白纸上,每天睡前把当天”已完成“的转移到日志上,把当天”未完成“的任务归入第二天的任务中,按重要程度从1到6排序。

你可能感兴趣的:(秀丽组-杨俏霞-第三周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