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说:“凡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在商业流通环节中,有一个节点和场所,虽然饱受外界环境与互联网+的冲击,但它年成交额仍超10万亿规模,这个神奇的地方,就是批发市场。
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的数据,到2013年底,全国有9万多家商品交易市场,其中年交易额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专业市场5089家,总交易规模超过10万亿,从业人员超过数千万。
同样的,打开百度地图,我们输入“批发市场”,然后地图上的红色点点,批发市场简直就是覆盖了整个地图,而且经济越发达的地方,批发市场越密集。批发市场数量的多少,能体现当地经济的活跃性与产业的多样性。
一、批发市场的形成与特点
传统意义上的批发市场是一种以现货批发为主,集中交易某一类商品或者若干类具有较强互补性或替代性商品的场所,是一种大规模集中交易的坐商式的市场制度安排。批发市场的主要经济功能是通过可共享的规模巨大的交易平台和销售网络,节约中小企业和批发商的交易费用,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批发价格。批发市场的优势,是在交易方式专业化和交易网络设施共享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交易领域的信息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而确立商品的低交易费用优势。
批发市场是一个有趣存在,它集功能清晰、区域性强、产品集中、数量充足、 门类齐全于一身的交易场所,一提起它,人们脑海出现的形象是:人多,车多,货多,环境杂乱差。
但从现代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它本身是集交易、结算、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的结合体。
从批发市场的形成过程看来,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围绕批发市场周边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佛山的乐从钢贸市场,周边都是家电生产基地,还能辐射到江门等地区的小五金生产基地;如广州狮岭皮革皮具城,周边各区都集中分布着箱包生产工厂,为工厂提供齐全的原辅材料,相辅相承;如义乌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在它周边都是小商品生产基地,加上当地有政府政策支持,全国各地的小商品都集中到义乌商品城交易。
而有些房地产营运商为了建批发市场而做批发市场,如果不结合当地的产业链而做或客户的采购习性的话,是没有生命力的。如华南城,在各地都做商贸中心,都出租率普遍不高,他们都是想抢当地的批发市场客户,但一来当地的批发市场早已饱和,二来加上华南城选址偏辟,如果选择的地点不是产业链的中心,即使前期都是免租金的方式,商户都不愿搬过去。
二、批发市场面临发展的困局
随着商业流通业的变化与发展,交易不断平扁化,加上互联网+的冲击,生产端和零售终端向批发环节的不断挤压,我国批发业的发展正陷入困境,整个体系呈现出“两头活跃、中间萎缩”的格局。
1、互联网的冲击
专业性的B2B交易平台异军突起,商品沟通不必再通过经销商或批发商,而是直接由厂商进行商品交流。加上B2B平台集金融、物流、撮合等便利功能,方便交易双方达成合作,使批发商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信息归集和价格呈现的功能首先被互联网替代,比如,慧聪、找钢网、科通芯城等平台模式的出现。由于互联网的冲击,造成批发市场商铺出租率越来越低,有些批发市场直接倒闭或转型其他用途,如北京的中关村,广州的电脑城,深圳华强北等,形势不容乐观。
2、批发市场管理滞后
多数批发市场还停留在物业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虽然也在尝试“触网”,但缺乏突破性的互联网思维,加上无法用有效方法聚合批发商户在平台交易,多数以失败告终。有些批发市场做互联网,就是为了迎合当地政府某些需求,弄个交易网站,再弄个交易指数,套些专项补贴,比比皆是。当然,也有一些实体商贸营运企业向互联网转化看上去算是成功的案例,文章后面会有阐述。
3、商品质量参差不齐,整体供大于求
批发市场商品淋漓满目,品种繁多,但给一般消费者的感觉是商品比较低端,品牌稍为出名的商品都不会出现在批发市场,大多数都采用连锁加盟的销售方式。加上批发商之间竞争剧烈,相互抄袭及商品同质化严重,批发市场管理方很难对批发商家的经营活动进行协调干涉,对商品质量难以控制,久而久之,形成了批发市场商品价格低、但质量不好的不良口碑,极个别批发市场甚至成为假冒产品藏污纳垢的庇护所。
4、城市挤出效应
由于批发市场形成之初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初期它是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区域产生,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批发市场会给当地造成交通和管理造成巨大压力,一般政府的新规划都会将批发市场“划出去”,造成批发市场拆一个没一个。即使有规划另找地方重建批发市场,但这个业态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就是,拆了就意味着没有了,再找地方重建,也没有了人气和往常的交易盛况。
“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就是一个佐证,2007年立项,占地4800亩,发展了十多年,现在的情况是人迹罕至,杂草丛生,投资方直接中断投资,这个曾致力于打造成全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综合型专业批发市场,现如鬼城,终成南柯一梦。
三、批发市场,存在即合理
虽然批发市场有这有那的问题,但实现中它还是顽强的存在,因为批发市场是产业供应链重要的一环,也是中小企业共享式的销售网络,批发市场一端连接有供给能力的中小制造企业,另一端连接有采购需求的中小企业,构成中国流通体系重要而独特的一环,也是实体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从目前的批发市场的发展来说,总体上,批发市场数量将会越来越少,除非其周边有完整的产业链支撑,当然,批发市场能否生存,由很多因素决定,如行业的周期性;该批发市场处于商品流通过程的环节,它是原辅材料环节,还是成品环节,还是一级批发环节还是二三级批发环节;批发的商品是否标准化产品等等,都要研究和分析。
四、批发市场的传统金融模式及难点
完整的产业链,是由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分销到零销的全过程,而批发市场本质是“分销”的过程和方式之一,分销是供应链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批发市场是一个高度集中的交易、物流、人流、商流等的一个场所,交易体量惊人,也是金融机构一直想进入的领域。
1、信用贷款
目前银行对于批发市场的金融模式,一般都是信用贷款为主。批发市场商家多数是以个体户为主,他们多数是批发与零售方式相组合,由于商家的独特性,他们经营上不会全额开具发票,另外,为了经营需要,他们都是多个私人帐户结算,因此银行对商家的业务规模与经营情况不是很清楚,银行一般按照商家租赁的商铺面积、经营年限、账户流水、贸易关系等情况综合评估给予授信。
但这种方式也有其短板,如授信金额太小,商家贷款动力不足,授信金额太大,银行的风险也大。因为信用贷款方式,银行没有抓手,当行业低迷时,商家手上的货物很难出手,造成商家还贷困难,坏账随之产生。另外,有些银行为了降低风险,推出“联贷”模式,后面引发“火烧联营”,风险问题更加突出,早年民生银行和平安银行等都在大力推动批发市场的融资业务,结果风险控制一般,坏账太多,后来都撤销该业务了。
2、从商铺及业主入手
一般批发市场商家的商铺是向业主或管理方租的,一些比较旺的批发市场,商铺的价格非常的高,租金也高。如广州沙河南城服装批发市场,一个约8平方米的商铺,年租金高达270万!当然有中介在暴炒的嫌疑,但也足以证明好的批发市场里商铺价值。
所以金融机构会联合业主进行贷款服务,用商家租商铺的押金作为保证金或担保金,或者将商铺的“顶手费”做为风控手段之一,确保风险得以分化。
但该模式需要业主配合,业主会觉得商家贷款,跟本身没有什么多大关系,如果商家违约还不了贷款,还会牵连到业主,因此很难说服业主配合,即使金融机构会分一部分利润给业主。
3、货物质押
批发业态,是需要商家存货的,所以商家一般为了适应正常的贸易,都会有不少的存货,金融机构会根据行业和商品的属性,进行货物质押融资。
质押这种模式适合于标准及单价高的商品,所以非标准且单价低的商品会排除在金融机构可以做货押的目录之外。
况且自2015年,银行已全面放弃货押业务,这种模式已经明日黄花,当然也不排除一些银行以外的如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会用这种模式进行风险控制手段。
4、信用证或退税融资
针对外向型的批发市场,商品以出口为主,一般国外结算方式是LC或TT方式,银行要求商家在该行开具出口结算账户进行结算,银行将会据此给予商家一定的授信。另外,有些商品出口享受国家退税政策,银行也会根据相应的退税金额授信。
随着批发形态的变化,每次批量少批次多成为常态,国内商家慢慢要求外商在国内先付款。另外,由于国家的退税政策的变化及当地财政问题,加上商家操作的一些问题,退税也有不稳定的因素影响,银行也会谨慎给商家融资。
五、供应链金融如何切入批发市场
本人认为,供应链金融如何切入批发市场,关键在于首先如何重构批发市场供应链。
1、如何利用互联网重构批发市场的商家和商品
我们来借鉴一下卓尔智联的模式。卓尔智联前身是卓尔集团,有多个商品交易市场,分别分布在武汉、天津等城市,持有的总物业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武汉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经营面积680万平方米,拥有批发商户逾3万家,下设30大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近千亿元。卓尔智联集团率先转型互联网,而且先后并购知名跨境电商兰亭集势、农产品电商深圳中农网、化工及塑料原材料交易平台“化塑汇”,组建钢铁等黑色系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卓钢链”,入股海鲜交易平台海上鲜等。然后以产业互联网交易平台为核心,组成了卓集送、兰亭智通等全球化物流服务链,卓尔金服、卓付通、众邦租赁、众邦保理等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卓易通、汉口北国际、卓贸通等供应链管理平台,为B2B交易生态体系提供完善便捷的服务及强大运转动能。
显然,卓尔集团这种模式是传统批发市场转型的一个很好的参考,但这种转型需要强大资金能力和线下资源来实现的。
但本人对这种“大而全”的模式还是保留自己看法,作为一个企业,涉及如此多的行业,加上行业之间跨度比较大,可能会造成公司资源投放分散,会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
从2018上市报表看出,卓尔智联(HK:02098),去年亏损近9亿,利润减少近50%,可能就是战线太长太宽了。
2、解决批发市场痛点,供应链金融顺水推舟
批发市场一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实现有效解决目前批发市场“三现交易”(现场、现货、现金)的现状。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靠互联网这个工具。
我们来设计一下场景:
如汽车零配件批发市场,1、所有配件实现溯源管理,每一件配件都有自己的身份证;2、所有配件及型号首先以单店形式录入系统,通过统一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全部商品上架编号;3、网上实现精准细分的SKU目录索引,找货、组货等功能;4、实现网上商城展现及询价成交;5、线下商店作为实物展现及备常规库存;6、联合线下各大汽修厂,车主或汽修厂可以自主到网上下单;7、建立统一的、专业化的电商仓储和配送服务;8、由金融机构提供统一的支付及结算服务。
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解决批发市场的痛点,实现信息流、商流和物流的分离,最重要的是,1、能实现网上批发可以突破批发市场物理地域上的限制,还可以实现海量商品在线;2、通过交易互联网化,建立商家信用体系,逼使商户改善商品品质,诚实经营等问题;3、能积累交易数据及结算数据,基于数据可以构建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企业画像,为提供供应链金融等增值服务打下很好的基础,形成商业及风控闭环。
3、利用批发商承上接下的作用,将供应链金融服务延伸到其上下贸易关系
特别是一批的批发市场,商家可能就是全国总代的角色,其上游就是生产商,其下就是地区一批或全国二批或者终端。而且有些商家其实就是生产商的销售公司,批发市场作为商品展示及销售洽谈点。通过给品牌批发商融资,需要批发商提供与生产商之间相应的贸易数据和资金流水,可以找到品牌生产商及展开相应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另外,通过批发商找到二三级经销商,也可以开发相应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提供相应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解决批发市场中的一些痛点问题来形成相应的商业模式,如解决商家的物流问题,或者解决商家的销路问题,或者解决业主的管理问题等等,只要能解决相应的现实问题,批发商或业主才会依附上来,这样的服务才有价值。
六、批发市场与互联网不是一个矛盾体
批发市场实现互联网化后,势必会让实体市场规模缩小或市场数量减少,互联网将会慢慢改变批发市场这个业态,会淘汰掉部分落后的批发市场,这样会更有利于社会的商业流通。而批发市场也会更主动的拥抱互联网,重新焕发其积极的分销作用。
批发市场与互联网,不是一个竞争的矛盾体,将会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共同体。
国内有些批发市场本身的商家数量与交易规模已是全国第一,乃至全球第一,批发市场本来就拥有定向的行业商家和贸易关系,如果通过商业模式变革,一旦转型成功,就可以成为该垂直行业领域最大的供应链公司或者是产业互联网企业,如此产生的价值远远比原批发市场的砖头价值会更大。
李大大拿笔记
关注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