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章已经介绍了卢曼卡片笔记法写作的基本步骤之后,这章作者主要对市面上一些指导写作的误区做了详细阐述,同时确定了有效写作的四个基本原则,也是对笔记写作法的一个补充。
第一个原则:写作是唯一重要的事。
这里作者主要想强调的是,把写作输出当做目的,无论是学术上的分享,还是书面思想的交流,甚至只是课题研讨过程中的一个观点输出和讨论,最终都是以写出来,将观点输出出来为目的,都是越来越接近真理的过程。
而也因为有了写作这个实质性的靶子,所有阅读、研究、探讨都有了方向,所以不能因为觉得写作是最重要的事而忽略了阅读,没有阅读的输入就没有写作的输出,也不能忽略研讨会,激烈的思想碰撞可以为新想法的诞生提供重要素材,当然更不能忽略研究,没有研究写作就是空中楼阁般虚幻。
第二个原则:简洁是最重要的。
卡片盒是思想的集装箱,需要达到群聚效应,才能使卡片盒有价值,否则越来越多的划线和分散的观点没有任何意义。
怎样才能让卡片盒有群聚效应呢?分清楚三类卡片:
闪念笔记,抓转瞬即逝的想法,用任何方式来写均可,一到两天内整理成永久笔记,用后即弃。
永久笔记,将文献笔记或者闪念笔记以自己的话语输出整理成永久的笔记形式永久存放在卡片盒中。
项目笔记,只与一定的项目有关系,项目结束后可丢弃或存档。
明确这三种卡片模式,在实际运用中也应尽量避免犯这三种错误:一是将所有的笔记都归结到永久笔记中去,这会造成信息的冗赘,很多笔记经不起时间的推敲;二是只收集与目前项目相关的笔记,这会造成当这个项目结束之后,下一个项目无论与此相关与否你都要重新开始,一切清零,并且无法发展任何长期而重大的想法。三是把所有的笔记都当做闪念笔记,这就会造成一遍遍清理闪念笔记,造成巨大的工作量。
上述三种混乱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记笔记的好处会随着笔记记得越多而好处越少。这与卡片笔记法的初衷,收集和学习的信息越多越容易激发新想法,越轻易写出新的精彩文章是背道而驰的。
所以,解决这一混乱关键在于,反思这些笔记的目的。永久存在笔记盒里的只有两种,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文献笔记可以非常简短,上下文就是他们所指的文本;永久笔记要求一目了然,这就需要谨慎和细致,这就是简洁的重要性。
而建立卡片盒的过程就是将笔记格式标准化的过程,从而笔记才能够形成群聚效应。
第三个原则:没有人完全从零开始写作
写作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而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做卡片盒就是打破线性顺序的前提,当工作由“如何找到一个主题来写”变成“如何处理可写主题太多”的问题,就轻松多了。
阅读思考和写作,重点在于不要勉强自己在某个预设的研究方向上产生洞见,因为那会导致你对自己曾经选择的主题失去兴趣的可能性,或者不得不重新开始。
第四个原则:让工作推动你前进
工作推动人前进的方式只能是在工作中得到积极的体验,让我们对所做的工作有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警惕:任何借助于外部的奖励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
所以重点在于建立积极的反馈循环,这是驱动力的根本,也是所有学习过程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具有成长型思维对积极反馈很重要,另一方面,太长时间间隔的反馈等同于无。所以,写作必须将阅读和思考以自己的语言输出到永久卡片,并且每天都坚持做。一方面锻炼自己总结归纳能力,同时将这件事情变成积极正向反馈,从而促进良性循环系统的建立,也使得卡片盒越发离群聚效应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