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流浪兔效应,教会我掌握人际关系中的边界

作者 | 玄柯

来源 | 玄柯读书会 (公众号:玄柯读书会)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流浪猫效应,讲的是人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自责情绪

从前有个善良的女士,她去散步的时候看到一只流浪猫,觉得野猫很可怜,就把它带回家好好喂养。

过了几天,她去散步,又遇到一只野猫,觉得那只猫也可怜,只好也带回了家。

就这样,第三只、第四只……附近的野猫好像都被他遇到了。很快,她的家里就变成了猫窝,她的生活空间也因此被占据。

她在家里一边养猫,一边心里很不爽,怨气冲天,觉得自己生活真的被这些猫给毁掉了,可是要扔下这些野猫,她又于心不忍,觉得自己应该为它们负责。

于是,她就这样成为了猫奴。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一定要尊重和承认关系中双方的独立性,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善心,助人者和求助者之间都应该有边界。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要警惕我们的好心突破了边界,最终损坏了彼此的关系。

就像《了不起的我》这本书中所写:我为我的生命负责,你为你的生命负责,绝不轻易越界

我发现自己有时候就容易产生这样的自责情感,比如:我看到身边的同事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可能出现了“磨洋工”的情况,我自己就特别焦虑,觉得自己又责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要虚度和浪费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惑,甚至直接影响了我工作中的情绪,总觉得别人不好(只是你认知中的好而已),是我的责任。

其实我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边界对方的独立边界,不突破这个边界,才能让自己逃离流浪猫效应

特别喜欢书中另外一种表达:就像两个鸡蛋,都带着自己的壳,你再想跟别的鸡蛋亲近,也只能期望成为“一个篮子里的鸡蛋”,而不能期望成为“同一枚鸡蛋”。如果挨得太近,容易鸡飞蛋打。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学中的流浪兔效应,教会我掌握人际关系中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