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帝已死的现代社会,什么才能成为我们的精神信仰?

在《圣经》的开头就记载了我们人类祖先的故事: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他们在伊甸园里和动植物们和平共处,过着幸福祥和的日子,但蛇引诱了女人夏娃,骗她和亚当吃下了可以分辨善恶的果子,上帝大怒,驱逐他们出伊甸园,并且诅咒他们必需艰辛劳动,才能尝到地里出产的食物,必须为获取食物而汗流满面,为了维持生计要劳动一辈子,直到归为尘土。

可见,在远古和农业社会,人类一直信奉着上帝,相信人类由上帝创造,人类的幸福与否也由上帝决定,然而几千年来,无论人类怎么祷告和祈求,上帝都没有解决人类的三大难题:饥荒、瘟疫和战争。

什么时候,又是谁解决了连上帝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呢?在《未来简史》这本书中给了我们答案。这是一本震撼人心同时也能颠覆思维方式的书,它总结了人类的过去、描述了人类的现在、更预测了人类的未来。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1976年生,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国际畅销书《人类简史》。下面我从三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过去的农业社会人类信仰上帝。

《圣经》中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人类由上帝创造,人类小心翼翼的活在上帝的指示之中,生怕行差踏错而受到上帝的惩罚。可饥荒、瘟疫和战争一直困扰了人类几千年,随便翻开一本历史书都能了解饥荒的惨状,一旦遇到干旱便颗粒无收,底下阶层只能忍饥挨饿或者活活被饿死。

而瘟疫呢?最大的一次瘟疫是14世界30年代的“黑死病”,蔓延至欧亚非大陆,据统计当时的死亡人数约为7500万到2亿之间,超过欧亚大陆人口的四分之一,在英国,每10人中就是4人死亡,佛罗伦萨的10万居民,就有5万丧生。各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资源而发起各种战争。人类祈求上帝可以天下太平,获得幸福,可上帝也无能为力,上帝面对人类的苦难无动于衷也无所作为,圣经、牧师、宗教没有为人类解决饥荒、瘟疫和战争。

第二:现代工业社会人类信仰自己。

历史的发展行进到资本主义,由资本家主导的社会,引导人类合作取得利润,经济高速增长,无论是饥荒、瘟疫还是战争等等,这些灾难发生的次数和频率都在下降,世界上已经不再有自然造成的饥荒,只有政治造成的饥荒,现在大多数国家,正真面临的问题不是饥荒而是饮食过量,2010年,饥饿和营养不良夺走了约100万人的生命,但肥胖却让300万人丧命。

在防御瘟疫方面,20世纪的医学到达前所未有的成就,为人类提供了疫苗、抗生素、更好的卫生条件和医疗基础设施。战争也在逐渐消失,在远古农业社会,人类暴力致死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15%,到了21世纪,这一比列降至1%,2012年,全球约有5600万人死亡,其中62万死于人类暴力,相较之下,自杀的人数有80万,死于糖尿病的 150万,现在,糖比火药更致命。同时,随着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战争能带来的获利已经下降,战争可以掠夺资源,却无法霸占知识。几千年来上帝都无法解决的大难题饥荒、瘟疫和战争已经基本上被人类控制,尼采说:上帝已死。

那么,在今天这个不信上帝的时代,我们应该相信什么呢?

几千年来,在农业社会,人类信神信上帝,因为人类靠天吃饭,资本家主导的工业社会也掀起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人文主义。

19世纪初,建构现代教育系统的重要人物威廉.冯.洪堡曾说:“生命只有一座要征服的高峰——设法体验一切身为人的感觉。”这也可以作为人文主义的座右铭。

人类史上,从没有任何文化如此重视人类的感受、欲望和体验,现代的小说、电影和诗歌强调的也往往是感受和感觉。

人文主义告诉人类要重视自己的感觉,听从内心的声音,感觉是对的那就是对的,人文主义是人类对自己有了信心,人类自己就是意义的本源。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儿》集人文主义之大成,在寻找生活的准则时,这些准则“在我的内心深处,出于自然,无人能抹去,想做什么只要问自己。我觉得是好就是好,我觉得是坏就是坏。”

在人文主义经济中,顾客是上帝,顾客一切都是对的;在人文主义政治中,选民能选出最好的领导者;在人文主义伦理中,同性恋是不被阻扰的,感觉对了,就在一起。

在教育中,也体现出了人文主义教育,现在无论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教会孩子如何思考。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现代社会我们到底应该该信仰什么,这就是一道主观作答题,并无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你信什么,什么就是你的精神信仰。你如果信上帝,那就去读《圣经》,去教堂祷告,并且相信上帝能给你救赎;你如果信自己,那就靠智慧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你如果信佛祖,那就去寺庙烧香拜佛,祈求佛祖佑你幸福平安。

第三:未来社会人类信仰数据。

人类信仰自己,可自己真的有那么可靠吗?人有两个自我,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体验自我没有记忆能力,叙事自我起决定作用,每次叙事自我要对我们的体验下判断时,并不会在意时间的长短,只会采用“峰终定律”,也就是只记得高峰和终点这两者,再平均作为整个体验的价值,比如女性的分娩要经历12(高峰)级别的阵痛,一般人认为生过一次就没有女性再会生第二次,但事实相反,在分娩的后几天,内分泌系统会分泌皮质醇舒缓疼痛(终点),让人感到安慰,再加上对孩子的爱剧增,来自亲友的多方赞誉,从而叙事自我把分娩从创伤转为正面记忆,这也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女性仍然愿意生二胎甚至三胎的原因,是我们自己骗过了自己。

那么在未来什么比人类更可靠呢?——数据。

开车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你是相信直觉还是相信导航?

未来人类所有的信息都输入电脑,电脑收集和处理信息,给你合理的建议和规划。

2013年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切除乳腺,因为多年来,她的母亲和外祖母都应乳腺癌去世,根据基因测试结果,她患乳腺癌的几率为87%,她决定干预这可怕的疾病,因此在未得乳腺癌的情况下切除乳腺。

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将走向以数据为中心的世界观。这种转变并不只是一场哲学意义上的革命,更会真真切切的影响我们的生活。


在《未来简史》中提到人类将面临着新的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西游记》中的各方妖怪为了达到长生不老都想吃唐僧肉,而在未来通过算法将每个人当做数据存入电脑,那是无机体的长生不死;在未来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可以购买来获得的体验,只要购买一种刺激脑部神经的头盔,你就可以进入无比专注的状态,获得心流体验。

当体验都能购买时,当人类长生不死时,人类又到底会走向何方?

当然,作为现代人,未来还离我们很遥远,写完文章,甩甩头,把思绪拉回现实,看看时间,孩子快放学,对于我来讲,给孩子做一顿丰盛晚餐的意义远大于在这畅想未来,活在当下才是我的终极追求,那么你的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上帝已死的现代社会,什么才能成为我们的精神信仰?)